華州。
“國公兵鋒神勇,隻用數百騎便攻下了華州州城,擊敗了叛將張始榮,在下佩服。”
韋孝寬跟在李爽身側,隨著他檢驗了華州州城的府庫。
蘇綽帶著一眾幕僚正在統計了府庫物資的數目,編造成冊。
見李爽來了,蘇綽拱手一禮。
“主公!”
“存糧幾何?”
“府庫之中存糧唯餘三萬兩千石!”
華州位於黃河西側,與河東地區隔著河相望,土地肥沃。
昔年戰國之時,秦國與魏國爭奪的河西之地,很大一部分土地便在如今華州管轄的範圍。
當年的秦國為了確保國都鹹陽的完全,全掌關中之勢,與魏國在河西打了幾十年仗,花費了無數人力財力,才最終拿下了河西之地。
今日的蕭寶夤在關中根基淺薄,完全無法與當年的秦國相比。
連年爭戰,關中的民力耗竭,物資短缺,堂堂華州的州城,戰場的前線,才這麼點存糧。
就這麼點糧食,恐怕還是蕭寶夤為了應付戰事,才運送來的。
“傳我大行台令,召集華州各縣黨長於鄭縣。”
北魏漢化之後,在地方上實行三長製。
五家立一鄰長,五鄰立一裡長,五裡立一黨長!
如此製度,便是為了讓北魏朝廷更好的控製基層。
北魏的漢化組,治理國家的理念參考了秦漢。
秦漢這等強大的帝國,朝廷的手都是延伸向了基層。
不過事與願違,北魏畢竟不是秦漢。
北魏境內,胡漢矛盾嚴重。
胡人當兵,漢人耕田。
看起來兩不妨礙,可事實上卻不是如此。
尤其是關中之地,胡漢混雜。胡人武勳圈地放牧,侵占土地的事情常有,官府不敢隨意處理。
甚至官府還偏向這些胡人武勳。
三長製度的推行便是為了遏製世家大族兼並土地,隱匿人口。
可到頭來,三長反而要依附世家大族。
不抱團,如何能夠與胡人鬥,保住自己的田地?
久而久之,三長製形同虛設。
蘇綽有些驚訝,開口問道:
“直接招黨長麼?”
越過了縣令,直接找到黨長,工程量有些大啊!
“二十日之內,讓他們務必到齊。你派遣使者,於各縣張貼榜文,日夜宣講,讓他們在各縣縣城集合,由我們的人統一接送。告訴他們,若是不來,我就當他們這一黨之地皆是無主之地。”
“諾!”
“另外,於州城張貼榜文,招攬四方有識之士,告訴他們,隻要通過考核,便可選拔為官。”
韋孝寬聽了,還是有些意外的。
蕭寶夤要謀逆,韋孝寬不願意跟從。
一方麵是因為他看出蕭寶夤不能成就大事,畢竟蕭寶夤來這關中之後,就沒有打勝過幾場仗,可另一方麵,他出身京兆韋氏,利益是跟北魏朝廷捆綁在一起的。
他本以為李爽會速取長安,然後再行治理關中。可沒有想到,李爽居然在戰事還沒有結束的時候,就已經著手治理地方了。
韋孝寬想著,忽然意識到了什麼!
他一直是將整個關中當做一個整體來看待的,隻要打下長安,戰事就可以結束了。
可於李爽而言,卻不是如此。他完完全全是將華州當成了新打下了土地來對待,而不是朝廷的華州。
韋孝寬意識到了危險,可也看到了巨大的利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