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晌後,課堂中還是沒有安寧下來,“嗡嗡”聲不絕於耳。不僅學子在探討答案,就連旁聽者也都茫然,難以給出一個世所認可的答案。
足足過了一刻鐘,蔡成才拿起桌上的教鞭,對著黑板用力地敲了幾下,三個作為助教的郡吏,也都拿起教鞭朝著黑板用力敲了起來。如此,課堂中才慢慢恢複安靜。
蔡成靜靜地看著千餘學子和幾百旁聽者,問道:“誰能夠說說自己的回答?”
現場寂靜。
答案太多了,誰都不願意做這個出頭鳥,否則必被其他人攻擊。
讀書人都是要臉麵的。
看到沒有人主動回答,蔡成隨意指了一個學子道:“請這位學子說一下,你為什麼而讀書。”
那個學子有點懵,不知所措地站了起來,囁嚅著,不知如何作答。
儘管他已經快二十歲了,可他真的從未想過這個問題,先生也沒提過這個問題。
蔡成不以為意,輕聲讓他坐下。
然後看著眾多學子,再次問道:“不知有誰可以說一下,你是為什麼讀書的。”
馬上一圈學子中有上百人站了起來。
剛剛站起來,馬上又想到,需要先舉手,尷尬地先坐下,然後把手高高地舉起來。
這些學子都是在儒家禮法熏陶下長大的,自然更尊禮數。
此時,旁聽的家主才知道,要發言先舉手的規矩真還是挺重要的。否則這上百人一起站起來,誰先說,誰後說?總不能七嘴八舌吧?
畢竟課堂不是集市。
蔡成隨意地指定一位看起來三十出頭的學子。
“我讀書就是要為官,報效朝廷。”可能是經過了初期的茫然,他此時語氣鎮定而流暢。“因為隻有為官,才能施展自己的抱負。”
蔡成示意他坐下。
然後蔡成再指定一位二十多歲的學子。
這位學子站起來輕鬆地說道:“我讀書是為了我的家族更加昌盛。”然後不等蔡成示意,直接就坐下了。
蔡成不以為意,繼續指定下一位學子……
每個人的回答都不相同,但歸納起來,有為報效朝廷的,有為清明吏治的,有為家族發展的,有想為民請命的,有想造福一方的,還有想青史留名的……不一而足。
蔡成微笑地說道:“非常感謝大家的分享。所有的回答,沒有對錯,卻有高下。至於高下為何,每個人內心中都自有評判,無須我來多言。隻不過,我沒有聽到我非常想聽到的答案。”
蔡成繞著四塊黑板,轉著圈掃視著整個課堂,然後一字一頓地說道:“因為我沒聽到‘為了讓大漢萬民幸福、生活富足,人人快樂且有尊嚴而讀書’,我沒聽到‘為大漢讓周邊蠻夷膽寒而讀書’,我更沒有聽到‘為讓萬邦來朝我大漢而讀書’。”
所有的學子,包括郡府大員、旁聽的家主和郡吏,都被蔡成的言語震撼得無以複加。
什麼叫語出驚人?
什麼叫誌向高遠?
絕大多數人都在回憶這幾個月來,蔡成的所作所為。
辦醫堂、安流民、築農莊、製曲犁……似乎每一項都是為了大漢,每一項都是為了萬民。
如果暫時說“為大漢萬民”還有點遠,至少他是為“東萊萬民”。
從他如何對待東萊之民,就可以看到他日後如何對待全漢之民。
喜歡三塑強漢請大家收藏:三塑強漢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