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使君,我們是否馬上把此策通報給那些世家?”督郵問道。
他是想馬上離開議事堂,然後第一時間把消息傳遞出去。
他知道現在士紳派出的使者還沒出發,而蔡正已經走了十天,哪怕是派快馬,也不可能超過蔡正,提前到達京都。
但無論如何,也得馬上派人去京都。哪怕是給蔡立升官,比如說調去京都,也比他在這裡當太守好。
隻要蔡立離開東萊,新農體係就不攻自破了。
蔡立馬上就要到京都洛陽了。
這一路上,他們在五百護民軍精兵的保護下,日夜不停地趕路。
而且,路上他們還看到了一幅奇景:成群結隊的流民,都在趕往青州。
詢問之後得知,他們都是去東萊的,說是東萊太守向他們發了招降令,保證他們去了東萊後能夠保證餓不死。
蔡正默默地數著人數,發現僅僅他們這一路上,前往東萊的流民就有數千人。
蔡正知道這是蔡必給滄海商隊的信件起的作用。
僅他這一路就有數千人,主要來自兗州和琅琊國。
按此規模,日後必然還會有冀州、徐州甚至更遠州郡的流民前往東萊。
如此一來,東萊的人口將會暴漲。
“要是能有百萬流民入青州就好了。那樣在整個青州推行農莊製度,就不擔心勞力不足了。”蔡正內心開心的念叨著。
蔡正以為蔡成的謀劃,僅僅限於青州呢。
當然,蔡成也僅僅告訴蔡正,招募流民入青州、入東萊,是為了增加人口。
蔡成當然不能告訴蔡正,東漢本來六千萬人口,經曆“傷寒大疫”後,就隻餘五千萬了。在經曆了黃巾之亂後,人口再次銳減到四千萬出頭。
所以,當前蔡成儘量招募流民入青州,除增長青州人口、發展農業外,還有保護大漢人口的意味。
否則,到了三國末期,三分天下的魏蜀吳三國,總人口就隻餘下八百萬。
縱觀曆史,東漢末年、三國、兩晉、南北朝三百多年戰亂,也就是從公元184年到公元581年,是中華民族苦難的最深淵。
蔡正此時想不到這些。他內心隻想著,這些流民入青州、入東萊,最多三五年,青州、東萊將成為大漢最富裕的州郡。
馬車在蔡正的美好遐想中,緩緩駛入洛陽。
兩百護民軍,在距離洛陽五十裡時,就已經帶著二十幾車糧食,直接搭營了。
畢竟是兩百護衛,不允許靠近京城,否則就視同謀反了。
晉朝在京都到各州的驛道上,每四十裡設“驛”,二十裡設“亭”,為往來的官吏和商人提供食宿。
但在東漢末年,隻有主要城鎮中有設有“郡邸”,為來往官吏和商隊提供食宿。
護衛蔡正的護民軍,當然住不起郡邸。他們隻能在京都城外露營等待蔡正。
蔡正是第一次入京都。
在城外時,遠遠望著洛陽雄城,就已經震驚不已了。
從上東門入城後,無論是蔡正,還是跟隨他進城的人,全都傻了眼。
太壯闊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