控製印度洋及當代中東地區,獲取石油資源;
進軍大西洋,控製整個歐洲……
如果沒有一支強大的海軍,這一切想都不要想。
之所以把造船廠選擇在不其國,主要是地理因素決定的。
不其國,今世青島市城陽區,乃不其侯之食邑,已傳承七代的不其侯伏完,也就是日後獻帝的老丈人,此時卻沒有在不其國內,全家已遷居京都洛陽。
膠東半島的季風,都是由北向南,而不其國,恰好在膠東半島的南方,瀕臨膠東灣。
膠東灣,無季風侵擾,海水平靜溫和,不僅適於建造船廠,而且還適於建海軍基地,也就是日後管承的大本營所在。
蔡成還要操心大醫堂的搬遷。
此次與兗徐兩州一戰,突顯出軍醫的重要性。
東萊偏於一隅,實在不適合大醫堂的總堂所在,還是青州的中心北海國最為適宜。
張機張仲景已經在第一時間,就趕往康王府,為康王全麵檢查了身體,並給出了飲食方麵的建議;
華佗華元化已經把自己創建的“八段錦”傳授給了康王,並告知康王,隻要按張仲景所建議的飲食習慣,每天早晚兩次八段錦,他保證康王可以活到八十歲以上。
所以康王與濟南王聯袂上疏,讚揚“農莊之策”,絕對不是偶然,自然也沒有強迫。
濟南王是因為護民軍拚死救他,康王自然是因為有了張機和華佗這兩個保健醫生。
日後,隨著大醫堂出師的人越來越多,蔡成每掌控一郡,都會設立一個分醫堂。
有醫療服務福利的,這幾年,還隻能限於青州民眾。
大醫堂搬遷,大學堂總堂卻依舊保留在東萊。
至少要給東萊留下點什麼吧?
大學堂的發展,滿是田奇的心血,而田奇又不想離開東萊。所以蔡成決定,隻要田奇擔任大學堂主使,大學堂總堂,就一直留在東萊。
至於東萊的第三大,也就是大工坊,倒是不用搬遷。
因為東萊大工坊當初在建造時,就考慮到與東萊人口規模相匹配。
至於其他州郡,每個郡建個分坊,根本不是難事。
但也有一些特殊的工坊,需要搬遷。
比如說兵器坊,蔡成就建立在臨淄城外的軍營中,或者說,與軍營相連。
在臨淄,獲取煤鐵更為便捷。而護民軍的軍營,以居於大山之中,更利於保密。
同時,蔡成還需要用混凝土興修水利,讓整個青州如天府之國一般,在都江堰的保護下,益州平原旱澇保收。
在青州興修水利,可不是隻管青州。
在蔡成的頭腦中,有一係列整個流經大漢朝境內河流湖泊的治理方案,包括江河淮漢及濟水、渭水等流域,全部涵蓋其中。
青州水利,隻不過是蔡成在整個大漢疆域內水利工程的開始。
重要的是,在興修水利的同時,蔡成還可以把路修了。
“要想富,先修路”,這可不是說著玩的。
有了石油中提煉出的瀝青,蔡成完全可以把青州的路,都修成柏油路。
喜歡三塑強漢請大家收藏:三塑強漢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