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什麼不修水泥路?
因為水泥跑太硬了,馬蹄踏上去後,損傷性太大。
即使蔡成用了馬蹄鐵,馬蹄鐵損傷的速度也太快。
目前,蔡成還不想把馬蹄鐵、雙鐙馬鞍公開,隻是在軍械工坊在悄悄地打製。
這兩樣東西,可模仿性太強了。現在公開,很快就可以流傳到草原上。那烏桓、匈奴、鮮卑,甚至包括在西邊苦寒之地的黨羌,都會戰力大增。
這可是蔡成打擊這些民族的利器。
不打則已,一旦開打,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,全麵出擊,直接把這些民族打殘。
不打殘,誰會和你講民族大融合?
自古以來,無論在東方,還是西方,都是落後文明,摧毀先進文明。
亞述人摧毀古巴比倫文明,羅馬摧毀希臘文明,基督教摧毀羅馬文明,雅利安摧毀古印度文明……
就是中國,曆經五胡亂華後,依靠著小冰河期結束,天氣回暖,以及南方多河流的地理條件,才勉強保住了根基。
之後的蒙元和滿清,對中華文明的損傷也非常大。
不過,蔡成不允許這些事情再發生了。
蔡成還要在平原國境內,建立了一個毛紡作坊。
第一批羊毛,馬上就要運回來了。
毛紡作坊做兩件事:給羊毛脫脂,再紡成毛線。
之後,就能以針織作坊的名義,向整個青州女性發放毛線,然後再回收她們織好的毛衣。
她們不會織毛衣怎麼辦?
沒關係,等毛線紡好後,蔡成先在臨淄找一些教坊中的姑娘,先把她們教會。然後再以她們為教師,從各農莊抽調女性來臨淄學習。
這些人學成回去後,就可以傳授給農莊中所有的女性。
這也是有了農莊之後,管治可以下基層的好處之一。
有了農莊,“皇權不下鄉”已經一去不複返了。
按蔡成的想法,青州所有女性,隻要滿十歲,隻要不是殘疾,一律要學會織毛衣。
沒辦法,按現在的工藝水平,蔡成還無法製出織衣機,哪怕有圖紙也不行。
有了農家樂,向各農莊發放毛線和回收織好的毛衣,也非常簡單。
在毛衣方麵,蔡成的策略就是“以青州供全國”。
如此一來,一個農家女子,僅憑織毛衣,就可以供養一家人。
蔡成要把青州的人力用到極致。除讀書的孩子和無力勞作的老人外,其他人都必須做事。
按蔡成的計算,青州一年出售毛衣的收益,起碼能達到百億錢。
在毛衣的成本中,最大的成本是加工成本,然後是脫脂成本,再然後是運輸成本。
運輸成本還不包括羊毛運輸。
草原上的烏桓、南匈奴,包括占據河套地區的黨羌、遠離大漢朝邊境的北匈奴和鮮卑,恐怕都希望有人收走這些羊毛。
這羊毛放在那裡,實在是太臭了,可以把人直接熏死的那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