蔡成突然發現,自己的時間不夠用了。
他的壽命頂天了,也隻有百年吧?
可要把工業體係發展起來,哪怕蔡成腦子裡都有完整的工藝,可真要從無到有的發展起來,至少也需要百年以上的奠基時間。
數學在大漢還算是有點基礎,可也僅是“點”,很小的點,因為除算術之外,幾何、代數等,可以說一點基礎都沒有。
為什麼木匠打製的東西,都無法形成標準件?
就是因為沒有精確的尺寸,也測量不出精確的尺寸,更沒有計算精確尺寸的手段,完全靠木匠本人的經驗。
基本的算術學完後,就得學代數、幾何、三角函數、數列、矩陣……
可現在沒有這些,所有的教師,都需要蔡成親自培訓,但也隻能培訓到後世的高中程度。
就算是高中程度,高中的化學蔡成也培訓不了。
沒有顯微鏡隻是原因之一,另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,高中化學,蔡成根本就搞不懂。
如果他穿越前能把理科學好,就不會考軍校了。
怎麼辦?
當然是按腦中的知識,直接把教材寫出來,讓彆人去自行研究了。
蔡成初步計算了一下,他每天寫四個時辰,起碼要寫二十年,才能把所有的教材寫完。
畢竟,用毛筆寫字太慢了。
如果硬筆,他起碼能提前五年。
如果把校對的時間算上,哪怕用硬筆,也需要三十年。
因為沒人能幫自己校對。
把研究硬筆和硬筆用紙的相關內容和交給左伯後,蔡成就和賈琮、劉岱、劉虞三人一起上路了。
蔡成要和賈琮同去鄗城,接收冀州當前僅有的兩千多兵馬,同時接收的還有張合、高覽等人;
然後蔡成和劉岱繼續去並州,去接收並州的兵馬。
並州由於一直要防備西邊羌胡、北邊南匈奴和東北烏桓,有三萬餘兵馬和極為精銳的五千狼騎。
其他不說,僅僅是並州的將領,哪個不是名震東漢末年?
呂布、張遼、張楊,是丁原手下的三大猛將,個個名震東漢末年。
此外,丁原手下還有四大虎將,高順、魏續、宋憲、侯成。
可以說,在東漢末年,僅從軍力和戰力上,並州絕對是所有十三州最強的。
董卓進京,在呂布殺死丁原前,董卓動都不敢動。
當然,蔡成來到東漢末年,最強的就不再是並州軍了。
至於劉虞,隻能與他們同行一段路。他要去幽州治所薊縣。
薊縣被叛軍禍害得不輕,估計所有官吏都沒有了。
所以蔡成從大學堂為他調集了三十多預備官吏。
本來劉虞是反對新農體係的。
可在朝堂之上,聽到趙忠讀蔡成的上表,知道是蔡成薦他為幽州牧,再來到青州後,看到青州如此富庶,他對“新農體係”的誤解算是消除了。
現在,他是新農體係的堅定支持者。
為此,他專門派人回京都,準備把家小都接去薊縣。
至於幽州之兵馬歸蔡成節製?
幽州的兵馬,已經被叛軍給殺光了,連護烏桓校尉都沒了。
蔡成也向他們三人保證過,護民軍會護他們周全,前提是他們不禍害百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