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那就這樣,文遠、伯平(高順的字)、稚叔(張楊的字)留下助我。奉先回並州後,優先挑選你要帶走之兵。糧草方麵,我護民軍可以暫時給你調撥半年的用度。
“不過,我要提醒奉先,沿途不得入城擾民。即便是入城購買物品,也最好先派人通報城守。
“另外,我這次調撥給你半年糧草,日後,隻能是你們自行解決了。”
話說得很明白。
我們好聚好散,我還會給你們調撥半年的糧草。之後,就再也不管了。
蔡成不管,誰也說不出來什麼。呂布帶走的人,再也不是朝廷兵馬了,自然輪不到蔡成來操心他們的糧草。
正好張遼、高順和張楊都不願意和呂布一起走。
他們是朝廷的兵馬,追隨丁原算怎麼回事呢?
畢竟之前,丁原隻在並州做了一年的刺史,還沒有和手下將領培養出太多的感情。
還有一個關鍵,除高順七百陷陣營外,他們都沒有自己的兵馬。
要說並州雖然直麵羌胡、匈奴和烏桓三方,還真是鍛煉出一批能征善戰的將領。
如果不是呂布反骨太重,蔡成真有點舍不得放走這些將領。
關張二人的事情,也提醒了蔡成。不能光看“東漢末年名將”的名聲,軍隊的將領和治理地方的官僚集團,還是需要自己一手培養,這樣用起來放心。
至於呂布返回並州後,還要帶走哪些下一級的將領,就看個人意願了。
比如說郝萌,如果他願意跟呂布走,蔡成也不會留。
如果郝萌要走,必定會帶走他的表侄郝昭。正史上就是這樣記載的。
走就走吧。等護民軍開始安內之時,這些人還是會重新歸順護民軍的。
蔡成有這樣的自信。
之所以不讓張遼、高順和張楊三人,跟隨呂布等人一起回並州,是因為擔心他們因為兵馬的歸屬而起衝突。
並州那幾千兵馬,哪怕呂布全部帶走,蔡成也不心疼。
這方麵,蔡成也專門叮囑了率軍進駐並州的太史慈和樊北,人儘管讓呂布挑選,軍械庫的兵械;如果呂布想要,那就給他;隻是這半年的糧草,可不是按護民軍的標準,隻能是按並州原本的標準。
總之,安安穩穩地把呂布送走,這樣並州就清淨了,也利於在並州推行新農體係。
至於高順心心念念自己的陷陣營,蔡成告訴他,願意和呂布走的人,高順無須掛念;願意留下來等高順返回的人,才是真正對高順忠心之人,日後當重用。
當然,蔡成還告訴高順,等他熟悉了護民軍的訓練方式後,會讓他帶一個陷陣團,至少一千人以上的陷陣團。
蔡成決定,任何一個非自己培養的軍官,哪怕在史料上再有名望,最高隻能從團長做起。
如果名望不大者,則必須從大隊長或營長做起。
他們真有能力,且認可護民軍的宗旨,大不了把他們的職務提升得快一點。
理念。
這是最近蔡成一直念叨的一個詞。
與護民軍理念不合,不能遵守護民軍的軍紀軍規,再有名聲,蔡成也不能要。
送走了呂布等人,也安置好了張遼、高順和張楊三人,蔡成回到房間。
他長長地抻了個懶腰,笑嗬嗬的和蔡琰三女和管篤說道:“可算忙完這一茬了。你們說說看,晚上我們吃什麼?”
蔡琰眼睛一亮。
她想起在青州吃的炒菜、燒菜,就直流口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