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一句話,在他們看來,外戚內侍無論鬥成什麼樣,影響的無非是皇權。他們不參與其中,表麵上看起來是保持中立,實則是內侍外戚根本動不了他們士族的根基,自然樂得在一邊看熱鬨。
“可現在有了青州新農體係,世家大族的根基已經開始動搖。朝堂上士族集團的代表,必然會利用皇權更替之時機,對青州下重手。
“十常侍和大將軍何進之間的矛盾,早因立太子之爭,就已經不可調和了。
“大將軍何進當然是希望嫡子劉辯繼位,可這樣的話,皇權偏移,十常侍必然失權失勢。
“所以十常侍必將屬意由次皇子劉協繼位。
“但劉協之母王美人,卻是被何太後毒殺。一旦劉協繼位,何氏一脈必然沒有好結果。
“所以大將軍何進必將力保劉辯繼位。
“這就是我說的外戚內侍矛盾不可調和的根本原因。
“如此,反而給了朝堂重臣,也就是那些士族代表們極大的機會。
“外戚內侍都必然努力爭得重臣的支持,就給了這些重臣隔岸觀火的機會。而他們也正好可以講條件,看誰支持他們破壞新農體係。”
真彆說,鮑信的分析很有條理,結論也能為眾將所接受。
可他哪兒知道,為了能夠戰勝十常侍,大將軍何進竟然引狼入室。而自己並沒等到自己引來的狼,反而被十常侍斬殺於宮中。
“引狼入室”之策,是袁紹出的。
袁紹仗著袁家“四世三公”,主動投靠何進,就獻上了這個讓大漢萬劫不複的計策。
而他自己,在何進被十常侍斬殺後,怒而率兵衝入皇宮,擊殺了無數內侍宮女。結果少帝劉辯和陳留王劉協,卻逃出宮去,恰被率兵而來的董卓所救。
如此,才掀開了東漢末年大亂世的篇章,大漢也從此真的萬劫不複了。
這些宮內秘聞,大家都沒有聽到過。
沒辦法,蔡成隻能開口,把劉宏登基後,後宮的激烈爭鬥,為大家講解了一番。
原來何皇後,也就是大將軍何進的妹妹先為劉宏生下嫡長子劉辯。
八年後,王美人也為劉宏生下了次皇子劉協。
劉協剛一出生,其母王美人就被何皇後毒殺。
好在劉宏發現的及時,保住了劉協的小命,並由劉宏的母親董太後來撫養。
劉宏想殺何皇後,十常侍齊齊求情,劉宏才放過何皇後。
前些年,朝上群臣勸劉宏立太子,讓劉宏很為難。
按理說,立嫡長子為太子理所當然。可劉辯因從小被送到道人史子眇(史稱“史侯”)家中撫養,不懂皇家禮儀,被劉宏認為“輕薄無威“,不適合做皇帝。
此時劉宏隻剩下兩個兒子,劉辯不適合當皇帝,就隻剩下次子劉協了。
可廢長立幼、廢嫡立庶,又是皇家之大忌。(立長、立嫡、立賢、立寵,四者之爭,一直持續到大清王朝——編者注)
於是,立太子這事就在劉宏的猶豫中耽擱下來了。
不過,劉宏也不急,他覺得自己反正也剛剛三十出頭,一切都來得及。
可他的猝死,直接就引發了皇位之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