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後是幽州。
劉虞就任後,直接把東萊太守管統給調了過來,任幽州農分署署長。
他在青州時,就專門打聽了蔡成在青州時的各種舉措,知道管統在東萊是蔡正的助手,對新農體係極為熟知。
管統還沒到位,劉虞就找到於禁,一起商議幽州移民一事。
幽州不僅苦寒,而且都是山地,幾無良田。
於是,兩人都把目光投向了東北大平原。
主要是遼東、玄菟兩郡,再加上遼東沿海歸順大漢諸小國。
於是,兩人又趕到遼東,與管承共同商議。
最後他們決定:
海軍陸戰隊移防樂浪郡,繼續給高句麗、東穢以及三韓(馬韓、辰韓、弁韓)施加壓力,力爭兩年內,收高句麗、東穢、三韓五國。
隨之,鎮北軍團再向治安軍招募兩個步戰師,總共六個師,從東向西,分彆布置在:
玄菟郡高顯縣、遼西柳城(原遼西烏桓王帳)、遼西與右北平交界處的盧龍塞、右北平居庸關、漁陽獷平縣、上穀居庸關、代郡馬城。
另外,再調一萬治安軍,五千進入遼東望平,五千進駐遼東無慮。在維持治安的同時,還要加緊馬術訓練,確保東北大平原的農耕。
而於禁率領重甲師坐鎮徐無,隨時支援各方。
從輿圖上看去,鎮北軍團、征北軍團,由東到西,一字排開足足十個師。
沒辦法,從東到西的北方,高句麗、扶餘、鮮卑、北匈奴、羌胡,都會有南下侵擾的可能。
說完幽州的兵力部署,還得交待一下“三韓”。
說起三韓,就不得不從箕子說起。
箕子,名胥餘,商紂王叔父,中華有史可考的第一位哲學家、思想家。同時,他還是占卜家和曆法家。為華夏文明第一個被尊稱為“子”之人。
箕子是很多學說的開山鼻祖。
如其開創的五行學說(記載於《尚書》中的《洪範九疇》),是古代樸素自然主義唯物論的始祖,影響了春秋戰國時期的諸子百家;
其開創的王道學說,則成為是儒家學說的源頭。
商周權力交替時,周武王向箕子請教治國之法,箕子便為其講述了“洪範九疇”。
洪範九疇,為中國最早的完整哲學思想,亦為周朝治國的指導思想。
周武王希望箕子助他,但箕子不願做周之順民,請去遼東。
周武王無奈應允,他便帶著商朝的五千遺舊,東渡黃海,抵達朝鮮半島。
喜歡三塑強漢請大家收藏:三塑強漢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