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此,蔡成才把趙雲、張楊都派去他身邊輔佐於他。
現在突傳捷報,而且還是大捷,頓時讓蔡成喜不自勝。
這封捷報可沒用速寫符號和拚音,而是正常文字。
一通讀完,蔡成還不過癮,還想多讀幾遍。可看到荀彧那幽怨的神色,還是把捷報遞給了荀彧。
征西軍團在年節前大河(黃河)剛剛封凍,就於西口渡過河了。
在北方過大河有個講究,要麼冬季利用大河封凍過河,要麼就得等初夏或深秋之季。
為什麼呢?
黃河在初春開始解凍後,河麵上會有大量的冰淩。
上遊飄來的堅硬冰淩,對河中船隻傷害很大,甚至能夠刺穿渡船的船底,故而不宜擺渡。
到了夏季,實則也是雨季,河水湍急,過河的風險較大。
直到深秋,水麵下降,水流趨緩,方可渡河。
尤其在大河下遊,也就是如今河南、山東等地,春季是兩岸隔絕之時。河上滿是冰淩,根本無法過河。
管亥軍過河後,並沒有盲目行動,而向河套之南部,派出大量探馬。
而他自己則率領征西軍團,悄然進至高奴(令延安),潛伏了下來。
為何如此謹慎?
要知道,涼州之叛亂,就是起於涼州北地郡的先零羌(羌人的一個分支)。
而河套平原,就在並州上郡和涼州北地郡的正北方。
如果管亥直接從高奴往北進攻,收複河套,必然擔心來自涼州北地郡的羌人抄自己的後路。
所以,當初管亥、張楊和蔡成一起商議的戰術是,先取北地郡,再一路向西,直接把涼州叛軍打殘,以消除後顧之憂。
之後,再兵分左右兩路,從上郡的東西兩側,向北進軍,全取河套。
要知道,北地郡泥陽縣的正南,就是有著“八百裡秦川”之稱的關中平原。
所以,打殘羌胡叛軍,也利於蔡成掌控關中平原這一糧倉。
而且,八百裡秦川之三輔之地,還是大漢皇家陵園所在,需要儘早掌握在蔡成手上,以此來交好新帝,免得新帝下旨廢除新農體係。
蔡成借先帝旨意,本來就是打算一鼓作氣,先平烏桓,再平羌胡。從此,保大漢西、北兩個方向的安寧。
這也是蔡成急於開設“鄉長、莊主特訓班”,同時還動員了青、冀、幽、並四州的所有寒門子弟進入特訓班。
不過,當前官吏過於短缺,蔡成也想好了,在涼州暫時不推行新農體係,以免畫虎不成反類犬,反而傷了涼州民眾的信任。
開春後,深入涼州的探馬回報,當前涼州內的叛軍,包括隴西太守李相如,酒泉太守黃衍,羌人首領韓遂,都奉一個叫王國的漢陽人為首領,糾集十餘萬兵馬,正要圍攻陳倉(今寶雞市)。
所以,目前整個涼州的叛軍,都集於陳倉城下,其他地方並無兵馬。
管亥大喜。
他直接向蔡成請求,征西軍團單兵疾進,進衝到陳倉城下,一舉打殘叛軍。
這時,正是趙雲來到蔡成身邊的時候。
蔡成讓趙雲帶著自己的百騎白馬義從,前去與管亥彙合,並擔任征西軍團副軍團長,並告知管亥,突進到陳倉城下,最好是一明一暗兩路並進。
喜歡三塑強漢請大家收藏:三塑強漢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