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國一語,讓韓遂瞬間振奮,馬上獻策。
“將軍說得對。我們隻需要馬上調整陣形,收縮兩翼,讓前軍再厚實幾分。一旦漢軍開始衝擊,我方以步卒先行抵擋一陣,在其衝擊乏力之時,兩翼精騎齊出,一路直搗漢軍營寨,一路截斷漢軍衝騎後路。如此,漢軍必然大敗。”
韓遂還是有些軍事能力的。
若管亥真要按他們所猜想的,以重兵中路突進,還真會掉入韓遂戰術的陷阱。
“將軍,”韓遂看向王國。“是否出陣與對方將軍對話?至少也要知道他們是從哪兒來的,為什麼來。”
王國點了點頭。“言之有理。我馬上就去。文約(韓遂字),你坐鎮將台指揮。調整陣形時,要有序,千萬莫要被漢軍打個措手不及。”
“得令!”韓遂雙手抱拳。
然後王國就準備下將台,去與對方將領對話。
然而,就在此時,將台上諸人,都聽到了一陣奇怪的聲音。
這聲音他們沒聽過,可護民軍卻極為熟悉。
是什麼聲音?
軍號。
蔡成來到東漢,還建立了護民軍,怎會不考慮戰場傳令?
東漢時,戰場傳令主要是鑼鼓、號角和旗令。
鑼鼓和號角都很單調,並不能傳遞比較複雜的軍令。
旗令複雜一些,但也遠遠比不上蔡成帶來的係統旗令。
而護民軍在戰場上,不再用鑼鼓傳令。
有了軍號,用多變、高亢的號音傳令,不僅聲音傳得比鑼鼓遠,而且還更清晰。
更重要的是,軍號可以傳遞複雜軍令。
比如飛虎師,每個團都有自己獨特的號音。
以不同的號音,直接可以調動團級軍隊,使他們相互協作、配合。
軍號傳令還有一個特點,就是不會混淆。
也就是說,可以同時吹響幾把軍號,向不同的作戰單位傳令。
就好像我們聽到幾首歌同時播放,儘管顯得混雜,但我們卻能夠分辨都是哪些歌曲。
如果用旗令,前方作戰的將軍,還需要時時回頭觀看。一旦殺得興起,沒看到旗令,就可能貽誤戰機。
其他不說,護民軍僅僅改變了傳遞軍令的方式,就讓其戰力提升一大截。
護民軍軍號響起,而且是幾十把軍號一同響起,列於最前的飛虎騎開始啟動。
在叛軍將台上望去,就看到上萬騎兵開始蠕動。
從蠕動,到湧動,再到形成巨浪……
那奔雷般的馬蹄聲,震懾人心,消除鬥誌。
王國、韓遂哪裡想到,對手竟然不言不語,不通報將號,在自己一方剛剛列隊完畢,就開始了攻擊。
這不講武德吧?
在東漢,兩軍交戰,通常都是要雙方將領出陣聊上幾句,表明自己是正義之師,斥責一番對方,順帶趁著對手無話可說、羞愧萬分時,再行勸降,勸降不成,最後再上幾句狠話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