兩人罵來罵去,卻默契地都沒有提及董卓。
張合不提及董卓,是管篤悄悄交待的。
管篤就是想看看,呂布是否會主動提起。
雖然眾將不知管篤是何用意,可大家都知道管篤算無遺策,他開口,張合自然會照做。
等張合與呂布對罵之時,大家才驚訝地發現,這呂布果然一直不曾提及董卓。
隻有孫策內心奇怪,這些將軍,為何會聽一位參軍的。
參軍的職責和參謀是一樣的,參謀一詞,本就起源於參軍。
古時,參軍是參謀,司馬則是參謀長。
張合見兩人也罵不出個子醜寅卯來,就大聲下令:“我等回營。步卒以弓箭掩護,緩緩撤回營中。”
隻有孫策暗自覺得護民軍膽怯,不敢戰。
呂布本想大戰一場,可誰知張合根本不理他。
他出城一回,隻得到了羞辱,實在讓他意難平。
他恨不得立時抓來張合,喝其血,啖其肉。不如此不足以解其恨。
回到營中,管篤馬上把張合、鮑信、白繞等人叫到一邊,小聲地告訴他們,馬上由白繞親自率領一個山地師前往緱氏,而讓聯軍負責偃師、伊闕關、大穀關和轘轅關的防守。
張合是軍團長,兼山地軍軍長,要調動一個山地師,自然要找他通氣。
張合不理解為何如此。
管篤輕聲說道:“此次陣前,呂布自始至終,都沒有提及董卓,也沒有提及朝廷和陛下。
“為何?必是因董卓手下再無兵馬,他自以為掌控了整個京都。
“可呂布在漁陽時,讓其手下將領,沒少探聽我護民軍的虛實。
“所以,他必然知我軍戰力如何。
“今日他見我們不願一戰,而是從容離去,他便會起逃走的心思。
“他當然不會朝著我征南軍團控製的方向潛逃。
“所以,他逃走的方向有二:一是向東,經鞏縣而入兗州;二是他向南,經緱氏和轘轅關而入豫州。
“無論他向東,還是向南,緱氏都是關鍵。
“我征南軍團隻有兩個山地師,不能全部調去東、南兩麵。
“山地師抵達前,就要派出傳令兵聯絡孫堅。請他移兵偃師和南麵三關。
“一定要注意,偃師隻須留五千人守城即可。因為如果呂布攻打偃師,山地師可由緱氏出兵,抄呂布的後路。
“不過,一定要注意,不要被呂布聲東擊西。你出兵援助偃師,而呂布卻偷襲你的緱氏。
“還有一種可能,呂布繞過緱氏,直接攻打轘轅關。
“據我猜測,呂布真要逃走,選擇緱氏的可能性更大。
“因為他如果往東,離青州越來越近,他未必敢去。
“而豫州隻有兩三千兵馬,黃琬又不知兵,呂布如果能突破轘轅關,正好乘虛而入。
“這就是我如此判斷的依據。”
眾人皆用敬佩的目光看著管篤。
難怪大帥把他直接晉升為整個護民軍的副總參謀長,確實有本事。
他竟然能從呂布是否提及董卓、朝廷、陛下,來判斷呂布的心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