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父為其取名為“辰”,就是希望他日後如龍,光大鄧氏。辰龍,辰即為龍。
他加入護民軍後,認為“護民”二字,就是其先祖鄧奉的誌向,於是便將自己的字改為“護民”。
他也果然不負其父的心願,在訓練中,成績突出,而且在對抗演習中,花樣百出,幾無敗績。
而自從趙謙接管監察司之後,兩個山地師都是群龍無首。於是,蔡成考察一番後,就把他特戰隊中調出,去任山地二師的師長。
他也不負蔡成所望,僅僅一年時間,山地二師的訓練成績,就蓋過了山地一師,成為護民軍步卒中的頭號主力師。
隻不過當特戰隊奔襲丘力居王帳、又於盧龍塞圍殲三萬烏桓精騎,立下大功後,鄧辰真後悔調到山地師當師長了。
他帶著山地二師,從頭到尾,都沒撈著一仗打。
哪怕是管子城下,於禁隻是讓山地一師去偷襲山穀口,而管子城下的突襲,全是其他幾個師打的,山地師就守著山穀口一直在看。
所以,這次奔襲華雄和公孫瓚的近兩萬兵馬,可算被鄧辰撈到機會了。
鄧辰內心中暗暗發發誓,這次一定要打得漂亮,絕對不能輸給特戰隊。
要說,家族傳承還是極為重要的。
護民軍中,名將之後還真是不少。
可為什麼是鄧辰而不是白繞率軍追擊呢?
因為白繞騎馬都追不上山地二師。
在平原地帶還可以,一旦進入山地,山路崎嶇,為了保護戰馬,騎戰馬還真不如步行。
所以古代的將領,在進入山地之後,多數時間都是下馬步行。
進入山道之後,白繞被遠遠地甩在後麵,刺激真是太大了。
他發誓,就必須要在各個方麵以山地師的標準來要求自己,同樣要求弓弩軍。
要知道,長途奔襲可不是山地師的專利,往往還需要弓弩軍的配合。
白繞哪怕已經年滿三十,可他從此苦練不輟,最後還真達到了山地師的每一項標準。
不過,他也因此在身體裡留下了暗傷,不到五十歲就不得不退役,加入了治安軍。
這是後話。
鄧辰看到華雄進入虎牢道之後,仍然沒有馬上猛撲上去,而是調一個團,負責封鎖虎牢道,然後穩步向前推進。
而他卻率領另外兩個團,進入右側的大伾山中,準備奇襲成皋城。
翻山越嶺,可是山地師的拿手好戲。
他們每個班都有一套攀崖器械,彆說一般的高山,哪怕是三十丈的懸崖峭壁,也阻擋不了他們的腳步。
而那個負責封鎖虎牢道的團長,馬上布置砍樹。
山地師沒有隨身攜帶拒馬,那就現場製作。
野戰器械師的拒馬,雖然已經采取了減重的措施,都用的是合金,可如果讓步兵攜帶,還是顯得重了。
如果用馬車馱運,速度上又趕不上山地師。
所以,蔡成讓山地師人人都帶著一把砍刀,既可以當成兵器,還可以在深山密林中開路。
當然,他們也都學習了如何用樹木快速製作拒馬。
木製拒馬雖然不如金屬製的拒馬結實,可在山道上,可就太管用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