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千特戰隊,一半人手持刀盾,一半人手持神弩,矗立於護城河的吊橋兩側,讓從城門中出來的朝臣和城頭上的百姓,都感覺到了撲麵而來的殺氣。
龍輦出營門前,有王允傳旨:
大漢男兒,上跪天,下跪地,中間跪長輩恩師!
大漢男兒,頂天立地,永不屈膝!
從即日起,大漢廢除跪拜禮。
迎接天子時,前來迎接的朝臣、京官,皆行拱手禮。
這道聖旨,頓時引起了朝臣的議論紛紛。
這是什麼情況?
陛下回京之日,便是跪拜禮廢除之時。
陛下年幼,自然不會懂這些。
這必然是那個成公子的主意。
一朝之禮節,成公子一言就給改了?
這豈不是說,沒了董卓、呂布,此時又來了一個蔡成?
可現在,形勢比人強。
朝臣們都看到了兵強馬壯、精神抖擻的護民軍,他們就是有想法,也不敢多言。
皇家儀仗厚重的號角聲,從征南軍團的大營中響起。
隨之,便是征南軍團九十九麵戰鼓,震天動地。
然後便是嗩呐手齊奏的《歡天喜地》。
這首曲子,是在青州時蔡成教給嗩呐手的,隻為喜事而奏。
緊接著,一千甲胄在身、手持兵器的童子軍,在前麵開道。
讓人不解的是,童子軍竟然有兩種軍服:一黑一銀。
兩支童子軍一左一右,黑的深沉且有殺氣,銀的奪目且顯亮麗。
龍輦在童子軍的身後,緩緩駛出了營門。
此時的朝臣已經準備山呼萬歲了,結果龍輦上的場景,讓他們驚詫莫名、呆滯當場。
蔡成左邊蔡琰,右邊申金,身後跟隨著諸葛亮、郭淮、輕風、細雨四人,筆直地站立於龍輦之上。
所有朝臣都發現,龍輦上的並不是小皇帝劉協。
何人如此大膽?難道想入京都直登大寶嗎?
可馬上,大家的注意力就被蔡成的肩上吸引了。
蔡成肩上騎坐著的,赫然是一身龍袍的皇帝劉協。
這是怎麼回事?
龍輦那是一般人能上去的嗎?
現在不僅有人上去了,而且還有十歲出頭的孩童。
“恭迎陛下!”王允帶頭拱手為禮,扯著嗓子高呼。
尷尬了!沒人響應!
然而,王允可不在意這些。
隻要自己不尷尬,尷尬的就是彆人。
你們沉默好了,等龍輦走近,看你們還是否沉默。
那成公子一年半,就掃平了幽州、涼州的叛亂,可不是個好說話的主。
當然,那些朝臣哪個不是老奸巨猾,個個也都不好相與。
他們已經在悄然地商量對策了。
龍輦走近。
突然一個年歲看起來足有七八十歲的老臣,衝出了朝臣的迎接隊伍,抬手指著蔡成怒聲叫罵:
“亂臣賊子,你竟敢上龍輦?還不下來!”
丁宮,字元雄,此時的司徒。
演義中,他演義中的丁管)因反對董卓廢少帝、立劉協,被董卓罷去司徒之位,貶為尚書。
可在正史中,他可是支持董卓廢少帝、立劉協的,也根本沒有被董卓罷黜。
直到劉協要入京時,他還在司徒位上。
“哈哈哈哈——”蔡成仰天大笑。
“司徒大人,稍安勿躁。且隨龍輦至城門前,屆時便知緣由。”王允連忙拉住丁宮。
隻見蔡成抬手對群臣拱手一禮。
“你們見陛下不拜,是因為不知是拜陛下,還是拜我蔡成否?無妨!且隨龍輦前往城門前,屆時我有話要公開宣布。”
然後,蔡成就吩咐龍輦繼續前行。
眾臣有點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