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們當然看得明白。
但要看自己是站在什麼立場上。
如果自己站在新農體係的立場上,自己不僅不會被架空,反而因掌控了底層百姓,權勢會變得更大、更牢固;
如果自己站在新農體係的反麵,那才真正會被架空。
所以,五位州牧在臨淄反複商議後,就共同表態,他們支持新農體係。
準確地說,他們就都成了蔡成的麾下,願意服從蔡成的指令、聽蔡成的調遣。
他們真的忠誠於蔡成嗎?
當然不是。
他們忠誠於皇室,忠誠於皇帝。
在他們看來,等自己把新農體係全部掌控之後,這一州之地,最終還不是在自己手上?
當然,他們想的很好。
隻是他們不知道,新農體係不是隻有農耕這單一體係的。
所以,一旦他們開始推行新農體係,事態的發展,就不再以他們的意誌為轉移了。
可見,蔡成的“顯富”陽謀,讓劉宏隻有一條路可走。
蔡成的潛台詞是:把北方數州交給我,否則你大漢朝廷就活不下去了。
當然,劉宏也有自己的盤算。
有蔡立在朝為質,青州把數州治理好,最後還是要回到皇帝的手中。
到時候,大不了給蔡成封侯,甚至是封公,不就可以了嗎?
可劉宏沒有蔡成的“上帝視角”。
他不知道自己快要死了。
可蔡成知道呀。
這些州一旦交給蔡成,等劉宏一完蛋,就再也回不到朝廷的手上了。
哦,不對,最終還是會回到朝廷手上。
蔡成並不想反漢。
不反漢,自然就會完好地交給朝廷。
隻不過,劉宏死後的朝廷,就不再是劉氏皇朝,而是真正的大漢皇朝。
而如今,蔡成要對朝堂大換血,同樣采取的是陽謀。
讓陛下下旨,弄個丞相出來,朝廷就等於握在了蔡成手上。
至於那些不合格的朝臣、京官,則用考成法慢慢調整好了。
反正蔡成培養出的官吏,還需要一個成長時間。
而且,讓三公九卿陪陛下出巡,更是擺明了要這些重臣表態。
你們昨天在城西門外,不是說要和我一起擔負起大漢江山嗎?
陛下要成長,走萬裡路,體察民情,這很正常吧?
群臣既然忠誠於陛下,那陪同陛下同行,也方便一路上隨意商議國策,這也應該吧?
至於朝堂事務,不是已經有人操心了嗎?
誰說過缺了你們這些人,朝廷就無法運轉了?
何況,路上還有神醫同行,可以幫你們調理身體。這可是天大的福利。
怎麼讓你們陪陛下出巡,你們都不去呢?
隻要你們去了,其他朝臣群龍無首,也就翻不起多大浪花了。
這也算是對“討蔡聯盟”的釜底抽薪。
如果你們堅決不去的話,那就說明你們對陛下不忠。
而且,等報紙一出來,這些全都會宣揚出去。
你們士族不是最重聲望嗎?
那我就讓你們聲望掃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