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63章深謀遠慮
“啊?成公子說要開疆拓土,是真的?他就不擔心窮兵黷武,重蹈前漢武帝掏空一朝之後轍?”許栩叫了起來。
“季師公,”荀彧恭敬一禮。“我為了了解新農體係,隱姓埋名潛於青州大學堂和稷下學宮大半年。青州上下皆稱成公子言必行,行必果,且從來不做虧本的買賣。”
群臣頓時又想起了蔡成的“洛水之誓”。
既然敢指洛水為誓,說明五年內,成公子掌控大漢所有疆域,必然有把握。
這些三公九卿突然覺得後脖根發涼。
他們要和成公子作對,把握幾何?
可彆最後身敗名裂,還牽連了整個家族。
一念及此,眾人對這些全新的部門,突然失去了興趣。
他們失去了興趣,可有人仍然是興趣滿滿。
誰呀?
王允和盧植唄。
王允則緊盯著刑部,內心想著自己就任刑部尚書,如何打開局麵。
而盧植則是不斷審視著所有的部門,眉頭緊蹙。
“文若公,”盧植認真地盯著“中央結構圖”,直接發問。“為何要置一林署?”
他可不管荀彧是否抗拒,仍然稱他為“文若公”。
荀彧無奈地搖了搖頭。“子乾公,此林署有兩大任務:
“其一,是管治大漢所有森林。隨著大漢的不斷發展,人們對森林的砍伐,也需要管治起來。成公子說,森林減少,對大漢有很不好的影響。
“其二,也是最重要的,是治理黃土高原,以及治理大漢與西域之間的沙漠。”
“黃土高原在哪裡?”盧植不解。
“上郡、西河郡、朔方郡等地,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河南地。
“由於黃土顆粒細小,很容易被雨水、溪水等衝刷和攜帶。
“大河流經黃土高原,攜帶了無儘的泥沙。這些年來,肉眼可見,清澈的大河水,已經越來越黃,可以改稱‘黃河’了。
“這些泥沙逐漸沉積在河底,導致河床過高,就會讓大河改道。
“按青州工程署推算,如果再不治理黃土高原及大河,最多再有三四百年,大河將會再次改道。
“而將黃土高原改農耕為育林,同時再植上草皮,則可以大幅度減少黃土因雨水等原因流入大河,從而減緩大河河床的升高。
“當然,前麵說過,工程署還要疏浚,首要對象就是大河。
“挖出大河底的泥沙,降低大河的河床。
“否則大河真的再次改道,給司棣、兗州、豫州、青州和冀州,帶來的災難太大了。”
眾臣自然都從典籍上看過,王莽的始建國三年,發生在魏郡的大河決口,使得大河下遊民不聊生。
在大河足足肆虐了六十年,到了明帝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),才由王景領銜開始整治河道,讓大河改道東流。
可為什麼大河會決口呢?
原因就在於大河流過了黃土高原,攜帶了大量的黃土高原的泥沙。
目前,以青州勘測大隊的實地勘測,流經洛陽的大河,河床已經比一百年前,高了足足三尺有餘。
也就是說,如果現在不開始治理黃土高原,最多再有三四百年,大河又將決口,然後改道。
禁止黃土高原上墾荒農耕,而是種植大片森林,並鋪上可以在黃土地上生長的草皮、灌木,就可以減少九成以上的黃土流失。
而且,為了防止意外,工程署還要對大河進行疏浚,把河底大量的泥沙挖出來,確保大河下遊不再因河床過高而決口,甚至是再次改道。
這次,包括蔡立、劉虞等人在內的所有人,都懵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