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69章昭昭神跡2)
蔡必當然不知道,蔡成還是有後手的。
總有一天,蔡成會治治這些貪得無厭的士族豪門。
其實,大漢一直以來,都存在“以物易物”。
貧苦百姓手上根本就沒有五銖錢,隻能以物易物,換回生活必需品。
而自黃巾之亂後,以物易物之風更盛。
大漢普通百姓手上的錢太少了,不足以日常消費。
上述四項還隻是說明成公子是治國能手。而第五項,才真是讓朝臣以及他們所代表的士族,真正膽寒的。
其五、陛下要求青州出兵解管子城之圍,而且在朝臣的一致建議下,朝廷未出一錢一糧。
結果卻是,成公子率領護民軍,隻用了一年半時間,收烏桓、破羌胡、取函穀、圍洛陽、逐呂布、捉董卓……
一年半呀,隻有短短的一年半呀,成公子就一舉掌控了冀、幽、並,涼、司棣五州。
何況,仔細說起來,豫州也是在成公子掌控下的吧?
整個大漢北方,隻剩下徐州和兗州沒被成公子掌握了。
這些隻能用神跡來描述了,昭昭神跡。
所有這些,都可以證明一件事:成公子的師尊山中客,必然是一位仙人。
哦,對了,群臣想起來了。
昨天荀彧不是說一萬烏桓精騎已經困住南匈奴,而北方的鎮北軍團,已經收了三韓嗎?
或者說,目前大漢已經邊患儘消?
這是怎麼回事?回頭一定要仔細問問。
總之,現在的成公子,讓他們有根本無法對抗的感覺。
與成公子對抗,就是等於和仙人對抗。
漢代之人,最信神仙鬼怪之說。
可即使是無法對抗,為了整個士族,硬著頭皮,還是得扛下去。
財富之根給挖了,立族之本給斷了。不抗,等著的隻能是悄無聲息的滅亡。
既然決定要對抗到底,這些三公九卿也就不管蔡成是否改變了祖製,更不管什麼君主立憲製。
這些新鮮玩意兒,正好可以作為攻擊蔡成的口實。
誰不知儒家最是講究“克己複禮”,而不願創新?
三代不同禮而王,五伯不同法而霸。那是戰國時的事情。
那時,戰國七雄,沒有哪家是采用儒家學說治國的。
到了漢武帝,聽從了董仲舒的建議,直接就“罷黜百家、獨尊儒術”了。
而儒家為了維護皇權和保守,到了宋朝,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。
至少唐朝還有女皇武則天呢,從宋朝伊始,一直延續到清朝末年,祖製再沒人敢動。
哪怕是慈禧太後,大權獨攬,朝綱獨斷,可直到她逼死光緒皇帝後,也沒敢效仿武則天,自己坐上皇位。
要不怎麼說漢武帝是政治家呢,
“獨尊儒術”對維護皇權的作用極大,可對中華民族的發展,尤其是治國思想的發展,可以說是沒有半點好處。
好在東漢末年時,雖然“獨尊儒術”已經延續了三百多年,儒術已經成為天下讀書人為官當政的根本學說,可諸子百家並沒有徹底消失。
猶如墨家的後人,就來投靠了蔡成,並成為大工坊的主力。
而且,青州來報,在稷下學宮中,也出現了縱橫家、兵家、法家、道家等諸多學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