趙謙與手下那些娃娃參謀商議之後,馬上叫來手下的兩個軍長。
兩個軍長與趙謙和眾多參謀商議了一陣之後,都同意趙謙的戰術。
而且言明,誰先遇到了,不要直接開打,而是纏住對手。
另一路兵馬會兼程趕來。
想清楚之後,趙謙馬上開始布置。兵貴神速,耽擱不得。
兩萬征東軍團一分為二。
他趙謙親率第二軍的兩師兵馬和五萬治安軍,直插兗州入平原國的平原通道,攔截陳登軍。
同時他讓征東軍團第一軍軍長黃水黃飛鴻,率領第一軍和五萬治安軍,過肥城縣,一路向西,爭取能夠從斜刺裡打擊陳登軍。
遇到陳登軍後,不要過於纏鬥,隻管吊在陳登軍的身後,並派快馬通報給自己。
哪怕已經無法包圍、全殲陳登軍,趙謙還是希望能夠以兩麵夾擊的戰術,把陳登軍打垮打殘。
平原作戰,如果不占有絕對優勢的兵力,想全殲,而且一個都跑不掉,幾乎是不可能的。
雖然征東軍團才組建一年,可趙謙相信,征東軍團哪怕不能以一當十,但以一當三,還是可以的。
他對主公的訓練係統,就是那麼有信心。
此時趙謙也不去想兗州士族會不會給陳登通風報信了。
兩路兵馬全部都是以每天行軍一百裡的速度,開始在兗州與青州之間的平原上狂奔。
同時,護民軍的斥候也全部行動起來,緊緊跟上陳登軍,擔心其再一次改變行軍路線。
這下,陳登派出的鏈式斥候發揮了作用。
征東軍團剛剛從泰山裡出來,就被陳登的斥候發現了。
然後就是戰馬疾馳,通報給了陳登。
不過,被發現的隻是黃水率領的那一路。
北麵的趙謙那一路,並沒有被陳登發現。
陳登接到探報,沒有絲毫猶豫,馬上回頭,再過汶水,朝著魯國一路狂奔。
護民軍的斥候及時發現了陳登的舉動,馬上通知了黃水和趙謙。
這下好了,兩路夾擊的企圖完全落空。
怎麼辦?
黃水和趙謙在接到探報後的第一時間,都不約而同地作出了決定:追!
於是,本來是兩路由東向西的征東軍團,此時都變成了由北向南,一路狂追。
兩人的想法也是出奇的一致,在陳登軍出魯國前,追上他、擊潰他!
同時,趙謙想的果然要比黃水多一些。
趙謙派出了快馬,把陳登率軍回返的消息,通報給徐州境內的烏桓軍團。
原本的伏擊戰,變成了大平原上的追逐戰。
誰跑得快?
當然是護民軍。
護民軍的越野訓練,可是一天一百裡。
而漢時的步兵,最高記錄才是每天七十多裡。
也就是相當於後世的三十公裡。
不是他們不想跑快,而是他們根本就跑不動。
跑得越快,體力消耗就越大,肚子餓得也就越快。
漢代軍隊在平時隻是一日兩餐,甚至還是一乾一稀,根本沒有那個體力。
陳登也發現了青州軍對他們的追擊,而且斥候報告,說是青州軍的進行速度極快。
如果按雙方的行軍速度,出不了魯國,他們就會被追上。
陳登核實了參與追擊的護民軍兵力後,眼球一轉,就打起了壞主意。
誰說平原上不容易包圍敵軍,可打伏擊還是可行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