丁氏同樣接到了丁宮的來信,本就有與袁氏聯合的願望。
如今看到曹氏已經遷往江東,自是不敢再留在沛國,一邊快速回複袁氏,響應袁氏的倡議,一邊開始準備先入汝南,然後與袁氏、許氏一起遷往江夏。
如此三家合並,僅私兵便達十四萬人。
很顯然,袁成的謀略要比孫堅高一些。
孫堅是要先取江夏,再取南郡,簡單粗暴。
袁成是先先禮後兵。
如果劉表、黃祖同意結盟,那袁氏從南陽和汝南帶來的人口,就可以入南郡,事農耕。
當然,袁氏族軍也自然會跟了進去。
彆以為袁成不知道襄陽的重要性,襄陽不僅是荊州的治所,亦是北方進入南郡的通道,還是西聯益州的必經之路,哪裡敢讓襄陽脫離自己的掌控?
無非是和平進南郡、天襄陽,還是打進南郡、攻取襄陽的區彆。
袁成知道劉表是皇室宗親,還專門在信中對劉表說明:
揚州刺史陳溫已將揚州仁讓與曹氏。
徐州陶謙、兗州孔伷、揚州曹操、益州劉焉,以及朝中三公九卿,包括汝南袁氏和許氏、沛國丁氏、南陽許氏,皆已結成“反蔡同盟”。
目前,孔伷、王匡、張邈、張超、喬瑁、孔融等各方諸侯已齊聚徐州,共有二十萬兵馬,袁許丁聯軍有十五萬兵馬,揚州曹操有十萬兵馬,益州劉焉亦有十萬兵馬。
待各自穩住陣腳後,便聯合向北出兵,共同征討亂臣賊子青州蔡成,一舉匡扶漢室。
他們已聯絡了中軍校尉曹操、揚州陳溫、徐州陶謙、荊州劉表、益州劉焉、兗州孔伷等人。
信上的最後一句最為激昂:
漢室危難,大廈將傾。天下士族聯合起來,解漢室危難,匡扶漢室!
丁氏一族抵達汝南後,三族合一,開始上路。
他們可不像陶謙那麼傻,哪怕已有十數萬三族聯軍,他們也不會在無險可守的汝南等死。
然而,汝南所有的百姓不願意隨袁、許兩族遷徙江夏。
因為汝南還有一個士族:周氏。
亦是廬江周氏的分支。
廬江周氏很有名嗎?
正史中當然很有名,因為“曲有誤,周郎顧”的周瑜周公瑾,便出自廬江周氏。
可汝南周氏被袁氏打壓得太狠了,如今隻能勉強稱為士族,實則與寒門無異。
故而,《漢報》抵達汝南後,周氏看得是兩眼放光。
又聽聞袁氏拒絕接旨,形同反叛。
如果周氏能夠以護民軍為靠山,迎接護民軍入汝南,他們就可以和袁氏算算舊賬了。
然而,很快他們就收到袁、許兩族要遷徙江夏,而且還要帶著汝南百姓一起走的消息。
這怎麼可能?
汝南百姓都讓你們帶走了,我周氏一族怎麼辦?
周氏沒有私兵。就是有,也無法與袁許十幾萬私兵相抗。
周氏也有辦法。
周氏子弟按朝廷詔令,散布在汝南各縣,每日都為汝南百姓讀《漢報》,並告訴百姓,護民軍馬上將入汝南,汝南百姓的好日子就快要到了。
百姓一聽馬上都要過上好日子了,哪裡還願意遷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