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史中,董卓進京後,同是何進手下的都騎尉鮑信曾勸袁紹:
“董卓控製強大的軍隊,將有叛變的意圖,現在不早點兒設法對付,必定被董卓控製。趁著董卓剛到,士兵疲勞,襲擊董卓,可以捉住他。”
然而袁紹畏懼董卓,竟然不敢。
可袁紹後悔嗎?
他自是後悔的。
否則,他也不會當麵頂撞董卓,然後逃出京都。
可有膽量頂撞董卓,是倚仗自己“四世三公”的家世和袁氏遍布天下的門生故吏。
可他哪裡想到,董卓可比他狠多了。
他逃出京都,董卓即刻就下了通緝令,並斬殺了京都內袁隗全家。
而因為蔡成來到東漢,他竟然連聯軍的盟主都沒當成,從此便杳無音訊,不知所蹤。
袁紹沒有循著袁氏本來的發展路線走,想另辟蹊徑,估計他也是因隻是袁逢的從子過繼來的兒子),袁逢死後,在袁氏一族中就不再受重視所致。
結果,他自己沒討到好,原來積累的聲望變成了天下聲討不說,還把整個袁氏一族給牽連了。
想想正史中荀彧在官渡之戰前,評價袁紹有“十敗”,且最終都一一應驗,便可知袁紹誌大才疏,白長了一副好皮囊。
當然,他之所以在東漢末年有過一段風生水起的日子,也是因為他有一副好皮囊。
在東漢,身材、相貌可是極為重要的。
君不見,龐統就是因為相貌不遭人待見。
他投曹操不成,哪怕為“火燒赤壁”作奸細,為曹操獻上“鐵索連環計”,孫權仍然因嫌他相貌醜陋而不給他一官半職,哪怕是劉備收留了他,也隻是給他一個小小的縣令。
所以,才導致龐統立功心切,在攻打雒城時直接靠近第一線。結果被流矢所中,不甘地身死道消。
在東漢,沒有一個好皮囊,哪怕再有才能,也不可能撈到一官半職,從而一展胸中抱負。
其實,這一點,也是全世界的通則。
哪怕到了現代社會,又見哪國有身材相貌不佳者能上高位?
你相貌醜陋、身材不佳,哪怕你再有才能,大概也隻能居於幕後,而不敢讓人到人前遭萬眾嫌棄。
沒辦法,身材相貌雖是天生,卻是利器。
古往今來莫不如此。
黃祖引劉備一行人抵達襄陽後,劉表對黃祖放棄江夏捶胸頓足。
為何如此?
本來蒯越居住在樊城,現在已被護民軍占據。
不僅如此,就連橋蕤駐守的襄鄉,同樣被護民軍攻占,橋蕤也死於亂箭之下。
既然如此,袁術根本不可能有援軍派往江夏。
也就是說,黃祖因為聽了劉備的忽悠,竟然把江夏拱手讓給了孫策。
否則,隻要黃祖堵住穀口,孫策用不了多久,就會因糧草用儘而降。
喜歡三塑強漢請大家收藏:()三塑強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