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以,采用君主立憲製,對皇室來說,除皇權被限製了之外,其他都是好處;
對皇室宗親來說,亦不會再受到皇帝打壓,可以儘展其才。
最後這句話,對劉表的觸動最大。
皇室宗親中,有才能者不計其數。
然而,立漢四百年來,皇室中人可以封王、封公,但要掌握實權,卻是千難萬難。
立漢以來,藩王造反可是層出不窮。
當然,最熱鬨的一次,便是漢景帝期間的“七國之亂”。
所以,皇室宗親,如果要爵位,就不可能有實權。
而有實權者,除非有天大的功績,想獲得爵位幾乎是不可能的。
例如正史中的劉虞,任幽州牧後,因其政績顯著,為大漢穩定了北方邊境和東北邊境,功勞極大,可也僅僅被封為侯爵襄賁侯)。
而凡是被封王的,則是既無軍權,又無政權,每日隻能混吃等死。
劉表突然覺得自己前途一片光明。
因為有了君主立憲製,不會有人再打壓他,他儘可施展自己的一身才華。
荀諶返回郡邸後,劉表、府中高官、士族代表重新坐了下來。
這次可就是認真探討是否遵從內閣詔令,放護民軍過漢水,入南郡了。
本來劉表還以為知道了青州士族都過得比過去還好,在座的士族代表都會讚同奉內閣詔令,放對麵的護民軍過漢水。
然而,劉表低估了士族要保護自身利益的決心與意誌。
不管怎麼說,一旦放護民軍入南郡,就等於是同意朝廷在荊州推行新農體係,從而士族均要交出九成田地,利益受損極大。
不過,最核心的原因,則是這些士族代表聽聞青州人人都可以識字讀書。
在座之人哪個不是鬼精鬼精的?
他們馬上就想清楚了。
什麼“人人可識字讀書”,什麼“能人治國”?
不就是隨著時間的推移,士族就不能與皇權“共治天下”了嗎?
真正給士族帶來利益的是什麼?
就是能站在朝堂之上的士族集團的代表,也就是那些三公九卿、朝堂重臣。
隻要手中有權,哪怕把田地都送了出去,用不了多少年,他們還可以擁有無儘良田、無儘財富。
什麼“人人如龍”?不就是要把過去低賤的百姓,抬到和世家大族平起平坐的地位嗎?
要知道,底層百姓人數遠多於世家大族。
隻要這些賤民識字讀書,就會有人出頭,而且會越來越多,就會逐漸占據朝堂高位和各州郡縣的官位。
那時,他們出讓的田地,恐怕就再也回不來了。
所有世家大族,再也沒有盤剝百姓的可能了。
這就是在斷絕士族存在的根本!
要說讀書人心思就是深沉。
荊州這些士族代表,與朝堂三公九卿一樣,根本就不用討論,就得到了相同的結論。
這也決定了荊州士族不會與蔡成妥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