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然,也有人例外。
誰?
黃承彥。
他雖然不參與政事,並不是一個書呆子。
他從劉備所說的“不世八功”中,看到了大漢不一樣的未來。
他雖然也是真士族中人,可他卻認為,隻要大漢能夠強盛,士族損失一點利益沒什麼,何況生活還比以前更好。
劉表不想摻和。可他的根基就是荊州士族,不摻和的話,他最好的結果便是如喪家之犬一般離開荊州。
這荊州在他一年多的努力治理下,已現蒸蒸日上之景,他實在是舍不得。
而且,眾士族代表還說了一句深深打動他的話,那就是劉表也是皇室宗親,身上流的也是劉氏血脈……
就在劉表不知如何表態之時,跟隨桓階前來的嗣子桓佑開口說了句話:
“荊州應該靜觀其變,而不要公開與北方相抗。”
眾人聽了都是一愣,然後帶著怪異的眼神看向桓佑。
今年桓佑年方十一歲。
由於桓階走到哪兒,都要把桓佑帶到哪兒,所以眾人對他並不陌生。
正史中,桓階字伯緒)在長沙郡任功曹,且被長沙太守孫堅舉孝廉,又被朝廷任為尚書郎。
在其回鄉為其父奔喪之際,恰逢孫堅戰死,他便冒險前往襄陽,向劉表討要孫堅屍身。
劉表感其忠義,同意了他的請求。
隻是桓階非常看重道義,畢竟曹操是大漢的丞相,代表著正統。
所以他雖然受孫堅之恩,卻沒有投靠孫堅之子孫權,而是在曹操攻打荊州時,勸張羨聯合荊州江南四郡對抗劉表、歸順曹操,從而促進了曹操對荊州的掌控。
曹操取荊州後,得知張羨歸順皆因桓階,便辟桓階於丞相府掾主簿,之後連續升遷,直到曹魏太常九卿之位)之高職。
桓佑雖然體弱多病,但還是活到了曹丕稱帝。為表彰桓氏對曹魏的忠誠和貢獻,桓佑死後,被曹丕追封為關內侯。
不過,桓佑死後,桓階估計是因為傷心過度,很快就跟著死了。
不過,蔡成的到來,還是改變了荊州的曆史。
劉表來到荊州,第一件事就是宣布緝拿孫堅。
這時候,桓階也不敢表現出感恩孫堅。何況桓階又極為看重道義,認為孫堅逼迫天下王璿吞金而亡,實乃倒行逆施。
於是,他沒有再停留在長沙,而是應劉表征辟,前來襄陽任刺史府功曹。
劉表為了籠絡荊州的世家大族,不僅是八大士族,就連一些小士族和地方豪紳的族中子弟,也都在劉表的征辟範圍。
這也是劉表到荊州後,一切皆順的根本原因。
如今,看到無論在何種場合從來不主動開口的桓佑開口了,眾人不僅一愣,而且臉上都現出玩味之色。
要知道,桓佑還沒有及冠,在這樣嚴肅的場合插嘴說話,本就是於禮不合。
於是蒯良哂笑著說道:“小公子能否詳解‘靜觀其變’?”
這話的意思很明顯,如果今天桓佑不能說出個一二三來,恐怕大家就會讓桓階下不來台。
畢竟,桓佑隨意在這樣的場合插嘴,就體現了桓氏一族“教子不嚴”之過。
當然,隻是“過”,而非“罪”。
喜歡三塑強漢請大家收藏:()三塑強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