襄陽的動作還不止如此。
在桓佑的建議下,治所將遷往長沙郡的益陽,而且一旦護民軍要攻擊隨縣或襄陽,就會把包括南郡世家大族在內的所有人口,全部遷往長沙郡。
現在馬上到了夏忙時節,故而現在不能遷移。
南郡可是整個荊州排名第二的糧食產地排名第一的是南陽),自然是能夠拖延到秋收後再遷移為好。
當然,如果護民軍要入南郡,必須攻取兩個地方:隨縣和襄陽。
直接攻襄陽,由於是背水之戰,而且襄陽城高牆厚,可能性不大。
但如果護民軍先攻取隨縣進入江夏,要守襄陽就要先守數百裡長的漢水沿岸,這就很難守住了。
所以,南郡的人口是否全部遷移到長沙郡,關鍵看能否守住隨縣。
桓佑可沒有忘記江南四郡。
他的策略是:奪取江夏,維持襄陽和隨縣,同時大力發展江南四郡。
在江南四郡,一邊讓利於民,全力增加人口,一邊全力開荒,增加耕地。
按桓佑的說法,五年內,要使長沙郡成為荊州糧食第一產地;十年內,人口數量至少增長一倍。
不過,現在知道桓佑之名者,僅限於今日在刺史府中議事之人。
桓佑要求把他作為秘密武器,暫時不能傳揚出去。
如此,他才有機會給予狂傲的護民軍沉重打擊。
不過,也隱藏不了多久。異軍突起的桓佑,就如當年東萊蔡成一樣,名聲很快就傳遍整個大漢。
事情就是這樣奇妙。
桓佑的一鳴驚人,是否會形成“四國”之勢呢?
對,不是正史中的“三國”,而是四國。
揚州曹操、荊州劉表、益州劉焉和青州蔡成,各成一國。
而且,揚州、荊州、益州真的形成了統一戰線,或者說是“抗蔡聯盟”,聯起手來,共同抗拒以蔡成為核心的北方九州。
那交州呢?
嗬嗬,交州在大漢有存在感嗎?
正史中,雖然因為士燮,交州沒有戰火,成為世外桃源,可還是改不了交州毫無存在感的現實。
出人意料的事情發生了。
劉表讓荀諶帶回的信件,蔡成沒有看到。
如果蔡成看到這封信的話,或許能夠一眼看穿荊州的拖延之計,或許他根本不會給荊州、揚州、益州穩定發展的時間,更不會讓其形成同盟……
然而,事實就是暫時蔡成看不到這封信。
等他看到的時候,揚州、荊州、益州聯盟已經成氣候了。
這麼重要的信,為何不送到蔡成手裡?
唉——!這個回頭再說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