滿寵告訴笮融,一日沒找齊凶手,笮融就會過上一天求生不得、求死不能的日子。
笮融不知道那個蒙麵人是誰,可偃師那邊不是還有接應笮融之人嗎?陶謙不是也在押送來京都的路上嗎?
這些人總知道吧?
於是,滿寵一邊派人接應押送陶謙的隊伍,一邊派人去城外偃師去緝拿接應笮融之人。
他相信,自己一定能把所有的黑手都挖出來,為成公子報仇!
蔡成身亡的消息流傳遍京都,讓內閣如臨大敵。
現在,在京都中竟然還有謀害蔡成之人,可想在蔡成被害後,這些人要掀起什麼樣的滔天巨浪。
搞不好,整個大漢北方都會亂起來。
所以,內閣的當務之急,就是采取一切措施,穩定大漢北方。
按大漢信息傳播的速度,不出半年,整個大漢就全知道了。
而在有心人故意為之的情況下,這個速度還會大大加快。
世家大族聽聞成公子身亡的消息後,會不會聯合起來,對新農體係反攻倒算?
以內閣的推斷,那是肯定的事情。
民眾聽到成公子被人下毒身亡的事情,會不會群情激憤,甚至引發騷亂?
看看大漢北方有多少人在家中為成公子立了長生牌位,就知道民眾的憤怒會達到什麼程度,甚至自發聚集起來圍攻世家大族,都幾乎是必然發生的事情。
讀書人聽聞成公子遇害,又會是什麼反應?
《詩詞歌賦精選集》,讓成公子的才名傳天下,“聖道四為”讓天下讀書人頂禮膜拜。
如今竟然有人以下毒的卑劣手段暗算了成公子……
然而,在蔡成被害這件事情上,讀書人很快就會分為兩派。
一派便是世家大族出身的讀書人。
他們從內心裡是反對蔡成、反對新農體係反對君主立憲製的。
何況,他們對蔡成改變祖製,竟然用“君主立憲製”來架空皇權,本就極為憤慨,一直想找個機會打擊蔡成,最好把世家大族因新農體係而損失的利益拿回來。
另一派便是寒門士子和青州農家讀書人。
他們都是受益於新農體係,受益於蔡成的“普及教育”,日後還會受益於蔡成推出的“科舉考試”。
否則,他們哪能天天吃飽飯?哪能識字讀書?又哪有做高官的機會?
這涇渭分明的兩派,必然會因蔡成身亡而針鋒相對:一派會儘其所能汙名化蔡成,另一派會不擇手段維護蔡成的聲譽,並對暗害蔡成之人口誅筆伐。
可對於朝廷來說,這絕對不是什麼好事。
因為這會造成儒家的大分裂,無論對蔡成推行的“普及教育”,還是當前“以儒學治國”的根基,都會造成深遠的影響,甚至會引發天下動亂。
可上述三個方麵,以荀彧和各位閣老的才智,還是有辦法應對的。
如應對世家大族可能的反攻倒算,則可以命令治安軍加強對世家大族的監視,掐滅一切引發衝突的火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