還可以下達內閣詔令,甚至是由陛下親下聖旨,告訴百姓,儘管成公子已然不在,可成公子所推行的一切都會照舊,並不會影響百姓的生活以及百姓孩子的讀書。
而應對讀書人,不是有科考嗎?不是還有《漢報》嗎?
凡是反對成公子的,取消其科考的資格,讓其無法進入官場,把他們汙名化蔡成的影響減弱到最低。
《漢報》作為輿論導向的工具,完全可以發動天下人一起來評價成公子。
天下人以百姓人數最多,世家大族出身的讀書人,若敢汙蔑成公子,就想想平原國禰衡的下場好了。
何況,就算是儒家分為兩派,內閣手上還有盧植、管寧等大儒坐鎮,更是有稷下學宮中的各家士子搖旗呐喊,不愁占不了上風。
所以,上述三點都不是內閣最為擔心的。
內閣最擔心的當然是護民軍。
誰都知道,護民軍對蔡成的忠誠,已經達到了無以複加的程度。
如果世家大族要反攻倒算,如果讀書人要汙名化、黑化蔡成,信不信護民軍馬上就不再駐守邊防,瞬間開赴內地,殺他個人頭滾滾!
而如果民眾自發聚集圍攻世家大族,護民軍也必然會為民眾站台,同樣殺世家大族一個人頭滾滾。
如此一來,成公子製定的“穩定發展”的國策,再無“穩定”的可能。
而成公子早對內閣成員說過,小冰河期的到來,在未來兩三百年間,災害頻發,平均兩三年就會有一次大災。
而要應對這些災害,穩定是第一要務。
如今,揚州、荊州、交州、益州這南方四州還沒有重回大漢朝廷的懷抱,四州與北方的戰爭隨時都可能爆發,若是北方九州內部還不能保持穩定的話,成公子五年多的努力,可能瞬間化為泡影。
不過,雖然何山當前在青州,好在京都還有管篤在。
管篤與朱儁、皇甫嵩、郭嘉、法正、戲忠戲誌才)、申金,以及兵部官吏共同商議之後,確定了穩定護民軍的策略。
這戲忠是誰?
就是那個“戲誌才不死,郭嘉不出的”戲誌才——姓戲名忠字誌才。
內閣建立之後,就對大漢十三州下發了《征辟詔令》。
戲忠、陳群、周瑜,甚至年紀還很小的龐統,都在征辟的名單上。
戲忠和陳群都響應了征辟,並在上元節前,就都已入京。
按蔡成的意思,陳群先在內閣為吏,而戲忠則進入了兵部,和郭嘉、法正一起為兵部從事。
按《三國誌》的記載,“潁川戲誌才,籌畫士也,太祖甚器之”。說明戲誌才擅長謀劃,入兵部恰如其分。
在正史中,戲誌才與荀彧也是好友,並由荀彧引薦給了曹操。
荀彧接替蔡立為青州牧後,不僅邀請了郭嘉前往青州,同樣也邀請了戲誌才。
隻是那時候,朝廷局勢不明,戲誌才沒去青州。
戲誌才寫信給荀彧,說“若要他輔佐蔡成,至少要太守以上職位方可”。
荀彧那時不敢答應,這事兒就拖下來了。
喜歡三塑強漢請大家收藏:()三塑強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