陽平關、劍門關和葭萌關,是漢中入蜀中的三道門戶。
不過,當前陽平關掌握在漢中太守蘇固手上。
劉焉把張修、張魯派回漢中郡,目的就是讓他們帶著五鬥米道的道徒,伺機驅逐甚至殺死蘇固,奪回對漢中郡的控製權。
一旦漢中郡和陽平關在手,劉焉不僅真正全部掌控了益州,而且還關上了益州與中原相通的大門。
反正成公子不在了,他就在益州坐山觀虎鬥好了。
至於把三個兒子接到益州?
嗬嗬,派去京都的人,確實見到了老大、老二兩人,可兩人不僅不來益州,反正還寫信告誡自己的父親,北方九州的強大,絕對不是自己父親能想象的,千萬莫起割據之心。
所以,派往京都的人,隻帶回了劉焉的幼子劉璋。
益州這邊算是穩定下來了,揚州和荊州目前也沒起什麼波瀾。
至於襄陽劉表則被困於江夏、南郡兩地,準確地說,是被困於襄陽、隨縣兩城,叫天天不應,叫地地不靈。
他要歸順朝廷,可樊城的鄧辰說了,如果要歸順朝廷,自行前往京都便可,護民軍不會阻攔。
這是怎麼回事?
原來,在桓佑一鳴驚人後,劉表本想把桓佑留在身邊,誰知道,桓佑的病又犯了,每日喘息不已。
無奈之下,桓階隻好帶著自己的兒子返回臨湘長沙郡治所),因為桓佑這個病,隻有在長沙才能緩解。
向朗等人各自回到治所,劉表身邊也就隻剩下蒯良、蒯越兄弟二人。
很快,劉表就接到噩耗:文聘率領的五千兵馬,被孫策埋伏,幾近全軍覆沒,文聘亦被活捉。
事後很久,劉表才知道,原來孫策軍中來了一個足智多謀、與孫策同齡的少年,就是他判斷出劉表必然會派兵過漢水攻打安陸的孫策,也是他帶來的數十萬石糧草讓在安陸已山窮水儘的孫策軍起死回生。
看官都猜到了吧?
這個少年便是“曲有誤、周郎顧”,在正史中羽扇綸巾、風流倜儻,一把火燒了個“天下三分”的周瑜。
周瑜,字公瑾,揚州廬江舒縣人士。
孫堅被朱儁薦為左司馬並出征清剿黃巾軍之時,把家小都留在了壽春。
孫策那時雖然剛十歲,卻喜愛結交文人士子,在壽春竟然博得了一些名聲。
這名聲傳到舒縣,也剛剛十歲出頭的周瑜便主動前往壽春拜訪孫策,反正舒縣離壽春也不算遠。
誰知道,兩人一見如故,相談甚歡。
而周瑜看到孫策一家人在壽春住得比較寒酸,便把孫策一家都接到了舒縣,還把廬江周氏族中最好的宅子給孫策一家住。
孫策在舒縣一住便是幾年,每日與周瑜談文論武,好不快哉。
直到孫堅派人來接孫策去軍中曆練,孫策才與周瑜分手。
分手前,兩人相約,他日攜手,必將傲視天下。
後來的事,大家也都知道了,孫堅被埋伏死於黃祖箭下,還搭上一個祖茂。
如果不是黃祖擔心袁術派兵來攻江夏而急於遷徙南郡,孫策未必能出得了隨縣。
黃祖離開了江夏,孫策跟著就進入了安陸。
可占據了江夏又如何?
江夏百姓全部被黃祖遷徙去了南郡,整個江夏無人、無糧、無錢,什麼都沒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