任何時代的F1引擎詳細動力參數,都是屬於車隊跟引擎供應商的核心機密,外界隻能通過FIA文檔泄露,以及測試速度預估個大概的範圍,等多年之後的車隊數據解密。
這個時代的2.4LV8引擎,由於沒渦輪增壓的存在,紙麵性能相比較後世1.6LV6混動引擎上千匹馬力,確實顯得差距很大。
但這並不意味著就一定慢很多!
因為決定一輛賽車速度的因素,不僅僅隻有引擎動力這一個選項,還得看車重的大小。
RA108全車大部分零件都是碳纖維材料定製,整體重量才600KG出頭。混動時代的地效車由於搭載電池、渦輪以及更多電子設備的緣故,最低重量達到了798KG。
足足兩百公斤的車重差距,換算下來的推重比完全可以抵消馬力上麵的差距。
所以兩輛不同時代的賽車,速度上不會產生那種斷檔式的差距,圈速快慢更多看賽道類型跟路麵環境。
當然,整體而言混動地效車速度,還是要快於這個時代的自吸空動車。
畢竟科技在發展,時代同樣在進步。
“明白,我會儘量保持零失誤。”
陳向北點了點頭,接過奧德托手中的數據板。
“不是儘量,要做到一定。”
奧德托強調了一句,說實話錢的因素倒是其次,主要還是零備件方麵的問題。
本田集團的技術路線已經被奔馳給取代,曾經的大部分物料零件都隨著它退出被運送到了東京總部,布朗GP的研發基地已經不再生產。
賽車出現損壞,想要修複會很麻煩。
“嗯。”
陳向北點了點頭,沒有再多說什麼。
前往維修站後麵的車手休息室,這裡麵已經給陳向北備好了全新的頭盔跟賽車服。
F1賽車的速度跟危險程度,要遠遠高於雷諾或者F3賽車,對於頭盔的輕量化以及強度,還有賽車服的防火排濕性能,FIA都有著極為嚴格的標準。
比如說要扛住800℃的高溫至少12秒,車手在這個過程中的體感溫度?溫度不能高於40℃,基本上就能保證哪怕賽車撞擊出現“火海”級彆的爆燃,十幾秒都足以讓車手從賽車座艙裡麵爬出來。
陳向北在布萊克利工廠的這段時間,布朗GP車隊已經根據他的身高體重,全麵定製了賽車服跟頭盔,以及手套、賽車服等等裝備。
相比較以前穿的通用“大路貨”,先不說材質或者性能區彆,至少體感方麵出現了質的提升!
換好賽車服之後,陳向北坐在休息室裡麵,熟悉著方向盤上麵的鍵位跟功能。
其實在布朗GP車隊訓練的這一個多月,陳向北就學習過F1方向盤相關知識。隻是每支車隊的方向盤按鍵布局,會根據工程師排列以及車手習慣不同,做出一些細節的調整。
意味著陳向北隻需要記住幾個鍵位的變化就行。
搞定完這一切,陳向北走出車手休息室返回P房,此刻RA108賽車輪胎跟油液已經完全預熱,就等著陳向北坐進去接入啟動電源。
“向北君,加泰賽道擁有著幾乎所有的彎道類型,以及崎嶇變化的賽道環境。”
“我唯一能告誡你的東西,隻有快速彎道的G值能產生車手四倍體重的離心力,必須得時時刻刻握緊自己的方向盤。”
“加油吧,向北君!”
澤野弘樹說了這麼一番話,作為一條教科書級彆的測試賽道,已經不需要再強調需要注意什麼地方。
車手需要在這裡迎接一切挑戰!
甚至於不僅僅是車手,對於車組成員同樣如此。
全麵的賽道就意味著沒有特定的調校方案,需要車隊工程師根據溫度跟環境的不同做出取舍。
到底是選擇高下壓力方案,尋求抓地力跟彎道快?
還是低下壓力方案,追求直道跟加速快?
往往無法兩全其美,做錯選擇就會讓車手輸在起跑線上麵。
“OK。”
陳向北比劃了個手勢,緊接著朝旁邊梁馳示意了下。
隨著後置啟動電機轉動,本田RA808E引擎“轟”的一聲被點燃,咆哮聲響徹整個P房。
賽事引擎哪怕僅在怠速,都有著接近萬轉的轉速。
作為藍星上最強大的賽車,真就驗證了那一句街頭名言,不要拿你的極速,來挑戰我的怠速!
同時這也是為什麼,F1賽車在臨時停車的時候,經常能在轉播畫麵裡看到,技師們拿著巨大的鼓風機朝進氣口吹風。
就在於怠速誇張導致發動機溫度過高,原地停車的時候無法進行風冷散熱,隻能依托鼓風機輔助。
聽到RA108賽車“野獸”般嘶吼,陳向北感覺全身血液同步被點燃,自己終於駕駛到了真正的F1賽車,並且很快就能感受到它帶來的性能衝擊!
“油液溫度正常。”
“循環潤滑正常。”
“傳感器數據測試通過。”
一項項指令在TR裡麵的傳播,陳向北能感受到車隊工程師語氣中的激動。
身為前超級亞久裡車隊的成員,他們同樣渴望重返F1圍場,再度調校藍星上最頂級的賽車。
如今的陳向北,率領著他們達成了夢想!
“一切就緒,準備發車。”
當賽車自檢全部通過之後,奧德托朝陳向北下達了最終的發車指令。
“收到。”
陳向北回了一聲,然後左腳刹車,右腳油門,同時手上輕輕鬆開方向盤離合撥片。
車組成員都用著略顯緊張的心態,望著陳向北的操作步驟。
畢竟F1賽車單單一個起步難度,就可能是很多普通職業車手無法掌控的領域,對於油門、離合跟檔位的配合要求太高。
但凡出現差之毫厘的失誤,不是起步慢了就是燒胎打滑。
離合器撥片徹底鬆開輕點油門,哪怕陳向北動作十分保守,後輪依然出現了輕微打滑跡象。
一方麵在於F1賽車推重比實在太誇張了。
另外一方麵則在於P房地麵是自流平,抓地力不如賽道的瀝青。
這種輕微的打滑無關緊要,相反奧德托看見之後還暗暗點了點頭。
因為這意味著陳向北注意到了地麵材質區彆,要是完全按照賽道起步的油門力度,那麼就不會是輕微打滑那麼簡單,這輛賽車都將直接失控甩尾。
細微之處見真章,彆的先不說,中國小子至少頭腦很冷靜!
隨著RA108賽車駛上維修通道,陳向北這時候才一腳重油門踩下去,瞬間一股巨大的推背感襲來,直接死死把他給按在了座位上麵。
僅僅過了一秒多鐘,方向盤自帶的液晶顯示屏,上麵顯示的時速就已經破百,並且還在瘋狂的提速中。
這就是F1賽車極致推重比帶來的澎湃動力,壓根不需要什麼過彎場景,起步直道就能硬生生的蹦飛對手,同時代的什麼超跑在它麵前都是弟弟。
哪怕後世上千匹的電機來戰,巨大車重差異影響之下,依舊是那麼不堪一擊!
提速、升檔、再提升、再升檔……
陳向北已經把奧德托的囑咐給拋之腦後,思維已經完全被速度與激情給占據。
什麼保守穩著點開,多巴胺的極速分泌之下,陳向北寧願粉身碎骨,他都不願意放慢速度。
兩輩子駕馭F1的夢想,終於在這一刻實現!
引擎上萬轉速帶來的轟鳴聲,此刻已經響徹天際,宛如噴氣式飛機呼嘯而過。
此刻不僅僅是超夢車隊成員通過賽道彎角鏡頭,關注著陳向北的一舉一動,就連邁凱輪跟雷諾這兩支“豪門”車隊工程師,都站在控製台麵前用著好奇心態圍觀。
陳向北的雷諾歐洲杯兩連冠,以及澳島格蘭披治F3冠軍,確實已經在低級彆方程式跟亞洲地區掀起波瀾,卻對於F1豪門車隊的衝擊可以忽略不計。
每年F3分站級彆冠軍數不勝數,如果沒有全年斷崖式的領先,他們就不會有太多的關注。
這次之所以會好奇圍觀,更多在於陳向北中國車手的身份。
要知道一級方程式誕生至今五十多年曆史,隻有一個半華人車手駕駛過F1賽車。
一個就是目前正在雷諾試訓的董荷斌,另外半個則是馬來西亞車手熊龍。
因為他是當地華人跟英國人的混血,所以隻能算半個。
陳向北甚至已經脫離了華人範疇,屬於徹徹底底中國籍車手。
這麼一個開創曆史的新秀測試,很難不讓人好奇。
賽道上麵的陳向北,自然不知道有這麼多雙眼睛關注著自己,他依舊在瘋狂的提速!
相比較以前開過的方程式賽車,F1無縫隙序列式變速箱的換擋速度跟動力響應,簡直能用無比倫比四個字來形容,完全達到了類似於“電油門”的體驗。
它的換擋時間,隻有驚人的0.02秒!
要知道後世民用車級彆裡麵,換擋速度最快的CVT無級變速,實際上檔位切換都需要0.1秒,賽事級PDK變速箱最高能達到0.04秒。
無縫隙變速箱的換擋時間,足足比常規賽事級變速箱快了一倍!
這種極致的換擋速度,幾乎感受不到任何的動力中斷,就跟電機一樣線性。除非遇到連續的減檔情況,才能從發動機的呼嘯中略微聽到些許變化。
陳向北這時候在長直道地板油踩到底,檔位已經拉升到最高的七檔,車速直接突破了300km/h!
“向北君,他速度是不是有些快了。”
澤野弘樹見到傳感器上麵的時速,嘴中忍不住嘀咕了一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