聞聽此言,一旁的渤海高氏與封氏不為所動,但其他小士族卻眼神閃爍。
畢竟崔琰在公孫方動手前就已經明言,除田地、蔭戶外其他一律發賣。
步氏怎麼說在修縣也紮根百餘年,積累的財貨可是著實有不少。
比如修縣的藥材買賣就是步氏一家獨大,其他家族早就想分一杯羹了。
眼下見機會送上門來了,這些人自然不會客氣。
於是片刻之後,公孫方麵前就又多了不少罪證。
甚至連上上任修縣令的死因都被挖了出來,貌似是步氏的手筆。
見此情形,公孫方徹底無話可說。
他終於認識到自己原來的想法有多麼天真,一時間五味雜陳。
崔琰倒是一點都不意外,甚至對這種情況早就習慣。
士族又如何?貪婪之輩比比皆是,甚至更貪心、更狠心。
實際上修縣中除了渤海高氏與渤海封氏之外,其他都不算什麼大士族。
而渤海高氏與渤海封氏在冀州士族圈裡也算不上一流,和汝南袁氏這樣的頂級士族相比,差的就更遠了。
崔琰巡至修縣後之所以選擇拿步氏開刀,就是因為他們最跳脫。
不過話又說回來,這本應該是公孫方的任務,如今卻讓崔琰給代勞了。
若不是兩人除了是同窗之外還是至交好友,崔琰才懶得幫他收拾爛攤子。
幸好公孫方也不是蠢貨,回到縣寺後很快便回過神來,對崔琰連連致謝。
崔琰倒是沒有多說什麼,隻是叮囑他千萬莫要站錯位置。
幕府和修縣屯軍才是他的靠山,至於其他的都是浮雲。
殺一批,拉攏一批,打壓一批。
隻有這樣才能把瀛州四郡真正納入幕府的掌控之中。
而不是等到某一天袁紹的使者一番鼓動,瀛州便又被傳檄而定了。
於是乎,從河間國到高陽郡,從渤海郡到章武郡,崔琰一直都在忙碌著。
即便在博陵縣麵對同宗崔氏時,他也依舊沒有絲毫徇私。
不過兩家實際上也確實沒有什麼往來,畢竟都分家快五百年了。
要知道無論是前漢還是本朝,博陵崔氏都屢屢有子弟出任兩千石。
相比之下清河崔氏卻淪為寒門,在崔琰之前連縣令都沒有出過,從這個角度來說崔琰的家世甚至連劉備都不如。
至少劉備不用親自服兵役,但崔琰卻不得不親曆行伍。
當然,崔琰年少時本身也喜好擊劍,崇尚武功。直到他二十三歲時,鄉裡按規定將他轉為正卒,受到刺激的崔琰才開始發奮讀書,隻是苦於沒有名師願意指點,二十九歲時,他才不遠千裡趕赴青州拜入鄭玄門下,這才認識了公孫方。
但即便如此,博陵崔也從來沒說要提攜一下清河崔。
如今局勢倒轉,崔琰自然不會拿博陵崔氏當族人看待。
……
話分兩頭,當魏哲在夯實根基時袁紹也沒有閒著。
在審配的力諫下,他終究還是派人出使張燕,招撫其部。
由於張燕在中平年間就被朝廷拜為平難中郎將,領河北諸山穀事,所以這次袁紹開出的價碼自然不能低於這個。
隻是當冀州使者李孚呈上書函時,看著平北將軍的字樣張燕卻眉頭緊皺……
——
【卡文,枯坐整夜也沒思路,痛苦!!!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