現在最缺的就是管理人員。
每次都是拉醫生出來乾管理,沈在心心疼不說,這些醫生往往沒經驗,入行需要時間,學習需要給市場交學費。
他太想每個公司每個部門,都有一位獨當一麵的人物了。
然後他作為一名醫生,把自己解脫出來,帶著醫生們做做手術,鑽研一下醫技,甚至開發一下藥物,自覺遠遠比現在這種不務正業的狀態要好。
但不行。
架子搭不起來的時候,你不管,就沒人管,你不過問,項目就無法推進。
因為正值用人之際,他見到一些外單位高管,都會懇請彆人說:“你看你有認識的管理人才不,給我介紹過來。”
商場那邊的王經理還真介紹個人來。
她告訴說:“沈總,我給你介紹個人,惠好市場部的前總監錢爭鳴,我聽說他離職的原因是因為我們大促,惠好那邊跟不了,半夜開會的時候,他們董事長黃總大發雷霆,他說了幾句實話被罵了,然後一賭氣要辭職,黃老板當場讓他走人了。我跟他早年曾是同事,前幾天在街上碰到了,我問他現在在乾啥,他給我說,他打算去金城百貨應聘,金城現在夾在我們和惠好之間,已經好死不死一個狀態,我一聽就覺得咱們有機會,就邀請他到我們這邊來,您看你是不是見一麵?”
現在是求才若渴,當然要見。
沈在心說:“你現在就給他打電話,我馬上就過去,見一麵,要是沒問題,就直接讓他來上班好了!”
王經理打探說:“那沈總你準備給他個什麼職務呀,我好給他講,他那個人太把自己當回事兒……你就想嘛,開會的時候,老板罵幾句,他當場就說他不能勝任,這個頭夠鐵吧。咱們這邊要是給不了他對應的待遇,我覺得他起點太高,也不會好好乾,不好跟人開這個口。“
沈在心覺得王經理跟這位錢爭鳴絕對有故事。
很少有引薦人說成這份上的。
往往都是說,這個人我覺得挺不錯,多不錯,多不錯,但他誇完,他不擔責,他會說,但是老板你要看好才行。
像王經理這麼說,就成了王經理怕他不願意乾,站在他那邊了,在這種時候,要麼是真的惋惜這個人,要麼就是拿自己在給他背書。
沈在心說:”你知道我是個醫生,用人上我不懂,我就一個原則,首先你要肯來,你看何婷,一個衛校畢業的護士,是我第一個員工,她就是不行,我也要把她培養到行為止呀,是不是?你說我也不是做管理的人,我能看出來誰的水平高誰的水平低嗎?我不懂呀,我要的是你來了,你死心塌地跟我乾,就算我一時委屈你,但終究不會薄待你。“
把球踢回去了。
你要介紹他來。
你要勸他真心實意投靠我。
能力重要,但也不是第一位,能力不行的話,你值得我用,得我信任,我還可以用幾駕馬車拉著你走。
我可以讓你從不行變行。
何婷是的。
自己大師兄陶聰是的。
特彆是自己大師兄,因為能力不足,很多人在背後告他的狀。
他這也不會,那也不好,但你彆忘了,原膳這種繁忙程度,除了大師兄這樣的自己人,誰能一天到晚盯著?
一開始沈在心還會介意,心說大師兄你要爭氣,但後麵,直接麻木了。
甚至他自己一總結,大師兄是團隊中另一種不能缺少的人。
一些團隊用人是看眼光,看能力,一些團隊用人則是看忠誠,看執行力。
他們卻忽視了一種眼光、能力,甚至忠誠之外的東西,那就是團隊骨乾給團隊帶來的組織性和穩固性。
眼光好的,能力好的,屬於戰略決策層麵和戰術方法上麵的,你覺得他是香餑餑,他也會覺得是香餑餑,這些人,很多公司和老板在盯著,很多團隊等著挖他,如果不是親自培養起來,沒有淵源和相互信任,沒有教訓他、束縛他、讓他服氣的個人魅力,弄不好,他就是團隊中的另類,你說不得,罵不得,碰不得……
忠誠並且執行力強的員工正好走向相反的方向。
這些人太依賴於領導的英明決策了,有個好領導,跟著一代英主,團隊要的就是指哪打哪,執行起來毫無折扣。
跟在昏聵的人身邊,也能讓你跨台加速。
這兩種員工都是好員工。
但問題是,能力強的人不多,忠誠和執行力到安莉那種程度的也是少數,團隊中的大多數人不屬於這兩種。
這個時候就要加入個概念,叫粘合型人才。
這種人好相處,能力不夠強,執行力或許也不夠,但他往往夠得著老板,甚至他原本就是跟著老板一起創業的。
他可以隨時給老板反映團隊內部的思潮,上達天庭。
他可以穩定住多數的人心。
他從團隊成立就在,他能見證你經營發展上的每一步,曆經風風雨雨,不是什麼明星型人才,到最後仍沒被你帶動,成為獨當一麵的人,但他不是很差,工作乾久了,最起碼已經是中層骨乾,是團隊中堅,是經過同生共死考驗的夥伴,是你個人能夠共富貴的道德標杆。
小主,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,後麵更精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