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一邊剛定完調子,李冬生就把調度組叫到了二樓會議室。
“今天起,咱農業三期要建立第二序列機製。”
“不是掛財政,是掛‘人力效益績效模型’。”
“我們不是平台,但我們得能講清楚——錢花下去之後,村級是不是用得起,用得穩。”
陳默第一時間問:“指標怎麼算?”
李冬生盯著他看了兩秒:“我們不算錢。”
“我們算‘項目效用周期’。”
“也就是:一項農業設備投下去,用了多少天、多少人、產生了多少次反饋,間接推動了多少次農業局調度。”
“這叫‘效能鏈’。”
“不是賺多少錢。”
“是花這筆錢,產生了多少個‘政策行動’。”
張偉立馬明白了:“這是——製度效率變現的方式?”
李冬生點頭:“書記要的不是回本,是能不能把一筆預算用出三次波動。”
“平台那邊跑實力,我們這邊跑結構。”
“結構穩三年,他們才有生意跑三年。”
“我們要讓書記明白一點——沒有閉環,就沒有你這些經濟動作的舞台。”
……
話音剛落,書記辦公室裡,王飛就接到了省委副秘書長陶成打來的電話。
“老王,你們那農業三期的閉環係統,我這兩天看了下。”
“係統是好係統,就是我聽說你們那邊的醫療平台也起了?”
“我得問一句,你現在是準備走雙線,還是準備選人?”
王飛笑了一下:“你不是看不懂這個局。”
“我不是不選。”
“我是要看誰能把自己的線——拉成麵。”
“誰要是隻會亮數據、秀機製,不講後路、講對接,我就不抬他。”
“我抬的人,要能兜盤。”
陶成“嗯”了一聲:“行,這話我聽明白了。”
“那這次縣域副本機製的第二輪甄選名單,你那邊就把農業三期那位李同誌和平台的鄭同誌,一起報上來。”
“我們這邊看下——誰能講得清自己那套邏輯。”
王飛點頭:“我等你們出試講名單。”
“我這兩個‘係統人’,你們一個都彆客氣。”
“看誰能上台,不怯場。”
“誰要能講清楚,他不是走流程的,是給彆人寫流程的——那誰就留下。”
……
晚上九點,數據中心燈還亮著。
張偉看著剛打印出來的《農業係統財政效用模型草案》,眼都快睜不開了。
“市長,這東西真不是一個市能跑出來的。”
“我們這等於是用機製邏輯——硬頂上經濟線了。”
李冬生抬頭,眼神清醒:
“我們不是和平台比錢。”
“我們是——讓人知道,沒我們這套機製,他們的錢也站不住。”
“這叫——機製反控結果。”
“不是你跑贏我,是你不能沒有我。”
“這是——根。”
……
與此同時,鄭開來也在閉門會裡對著康州設備組做演示。
他抬頭看著圖說:
“他們現在寫的是機製效益圖。”
“我們要寫——平台資源穿透圖。”
“他們跑的是數據閉環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