翌日清晨,徐州群臣紛紛向梁蕭辭行。
“諸位此去,一如既往,以百姓為念。郡內官吏凡有輕賤百姓者,一經查明,絕不姑息。能善待百姓者,日後自有論功行賞。”梁蕭叮囑道。
眾人紛紛表示“定當銘記於心!”
徐州同仇敵愾的同時,匈奴單於也傳播了左賢王的死亡真相。
一時間,匈奴政界和軍界同仇敵愾。
匈奴各地厲兵秣馬,隻等他日再度南下,與梁蕭決一死戰。
期間匈奴使團二度訪問沛郡,請求贖回單於的小舅子呼延迅。
卓子房按照梁蕭的意思,與對方討價還價之後,收取匈奴六千兩黃金,才釋放呼延迅。
赫連克的隊伍途徑徐州,梁蕭信守諾言,沒有讓部下為難他們,甚至允許他帶走呼延迅。
此人回歸匈奴,便有資格與單於、右賢王爭權奪勢,未必是壞事。
當天,梁蕭就在沛郡軍營閱兵。
台下已經聚集上萬名白袍騎兵,三萬徐州鐵衛和兩萬沛郡守軍,威風凜凜,今非昔比!
前軍一萬五千,五千重甲盾兵穿戴新式重甲,餘下的五千鉤鐮槍和五千強弩穿戴傳統重甲。
中軍一萬五千,長弓一萬,武君弓五千。
白袍兵上萬人,其中主力七千,替補三千,皆配備武君弓和新式棉甲,以及新式鋼槍、鋼刀。
神臂弩已經量產,由後方兩萬守軍配備。
五萬人馬,軍容整齊,儼然有氣吞山河之勢!
卓子房等人站在梁蕭兩側,望著台下軍隊,也不禁豪情萬丈。
經過半年多的布局,長弓,武君弓,神臂弩,皆得以量產,配備這支軍隊。
梁蕭暗中派人定製的兩種新式鎧甲,也在無數工人的趕製下得以量產。
步兵五千名前鋒所穿的是“步人甲”,甲片眾多,防禦力絕佳。
白袍兵穿的都是“棉甲”,兼具輕便和防禦力,也有禦寒之效。
步人甲是梁蕭參考宋朝的步人甲所造,棉甲則是出自明清時期。
灌鋼法也讓徐州軍隊得以配備更多的鋼製武器。
這種鋼與當世罕有的“镔鐵”質量相差無幾,全軍配備,其戰鬥力可想而知。
這些軍隊目前都處於保密狀態,有嚴格的保密措施,嚴禁細作探查。
平時也是集中訓練,連士兵偶爾被迫請假回家都需要安排專人陪同,比如奔喪。
這支今非昔比的軍隊屹立於台下,人人都是一臉狂熱,望著高台上的身影。
“以天策策之名義,今日曉諭天下——”
“徐州鐵衛,更名‘天策軍’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