鐘離修說得起勁,眾人也聽得興奮。
梁蕭在徐州推行仁政,支出了不少錢財。
官鹽的出現,等於從門閥鹽商嘴裡搶食,合理地回收了這部分支出,未來還會有巨量的盈餘。
當然,絕大部分的徐州百姓短期內是肯定不需要食鹽了,但徐州食鹽可以售往外地,持續創收!
此事更是得到了武帝的鼎力支持,名正言順!
可以說,廉價書籍和白糖讓徐州渡過難關,海鹽則讓徐州穩步崛起!
有了足夠的收入,可以適當減輕徐州百姓的稅賦,可以有力地保障徐州地區的安定,甚至萬眾一心,抵抗一切外敵。
“不必限製本地民眾購買,隻需要提醒民眾,今後食鹽隻降不漲,並且供給穩定,如此也能讓外界知道徐州的食鹽產量管夠。”梁蕭叮囑道,“至於食鹽的來源,明眼人都應該清楚,是藏不住的。必須在外界研究出相關製鹽技術之前,狠狠賺他們一筆!”
鐘離修欣喜應允。
如今他的兒子鐘離清風作為廣陵太守,受命負責鹽場之事,功莫大焉。
梁蕭對鹽場的重視不言而喻,還有周密的布置,嚴防死守,就連海寇出沒都考慮到了,因此不必擔心出什麼亂子。
讓天下人震驚於徐州食鹽的產量,也有利於迫使西秦低頭,接受談判條件。
當然,損失最大的一定是門閥鹽商,這完全是在刨他們的根!
畢竟常規製鹽技術的基礎成本擺在那裡,還要算上人工和運輸成本,甚至要加上“孝敬”地方官的成本,這些鹽商注定對梁蕭的食鹽束手無策。
“武君敬告徐州百姓今後徐州本地食鹽隻降不漲,供給充足!”
消息首先在沛郡傳開,百姓無不歡呼雀躍,對梁蕭感恩戴德。
對比每斤五十文起步的粗製食鹽,每斤八十文起步的精鹽,徐州官府每斤二十五文的“精鹽”簡直是上天的恩賜!
正在天策府客房休息的拓跋倩影,很快收到相關消息,坐立難安。
“情報不是說了,光是沛郡這邊的百姓,每戶平均囤積的食鹽都超過十五斤,官府居然還是遊刃有餘……”
為了保證與梁蕭談判順利,這一陣子她專門惡補了鹽政相關知識,和使團眾人討論之後,隻能得出結論徐州應該是發現了超大鹽井,或者直接煮海為鹽並用粗製的海鹽進一步提純。
但無論梁蕭是否損人不利己,西秦再不應對此事,鹽政損失將不可估量!
正當拓跋倩影焦躁之時,山陽郡的信使終於帶來了拓跋穹的密信。
“公主殿下,陛下送來急信!”
拓跋倩影迫不及待拆開信件,瀏覽之後,長歎一口氣,拂袖離去。
“主公,西秦長安公主求見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