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天中午,養精蓄銳的匈奴前鋒部隊二十餘萬人緊鑼密鼓地準備。
大量的雲梯、衝車等攻城器械已經配齊。
軍帳內,單於清點各部人馬,滿意無比。
“我軍實際參戰部隊共有三十三萬餘人,號稱五十萬大軍,區區琅琊,最多也就隻有六萬守軍,又無險可守,必破之!”
“明日,朕會親自督戰,右賢王與赫連克率領六萬騎兵阻斷琅琊南方支援,其餘各部人馬依照朕的布置,合圍琅琊南城牆、北城牆與西城牆!朕倒要看看,沒有船隻,他們難道要跳海不成?”
這一刻,匈奴單於意氣風發,勝券在握。
這是匈奴人最熟悉的琅琊,也是攻打徐州的最重要的跳板,理應由他親自奪回!
右賢王與赫連克領命,率領騎兵前往琅琊南方草原,隔絕天策府所有騎兵的增援。
匈奴軍隊厲兵秣馬,準備三麵圍城。
琅琊的東麵臨海,而琅琊這邊並沒有太多的運輸船,在單於看來,隻要其他三麵不被秦勳突圍,足以秦勳的部隊全軍覆沒。
匈奴攻城的前夜,琅琊的將士們嚴陣以待,輪班防禦。
從匈奴人兵臨城下的那一天起,為了防備敵人突襲,城內的將士們已經沒有時間訓練了。
不過秦勳每日都會指導全軍守城事宜,將士們也已將守城之法學得滾瓜爛熟,信心十足。
“琅琊軍民百萬,武君愛民如子,愛兵如子,我等亦當視為榜樣,無論如何不可棄守!”
“如今琅琊有內外雙城,即使外城失守,亦可退守內城。但我們有足夠的信心,保證連外城都攻打不下!”
琅琊將士們摩拳擦掌,心情激動。
自梁蕭執掌徐州以來,這是徐州第一次麵對真正的守城戰。
感念這位武君、這位主公的恩義,所有軍民誓死與敵人抗爭到底。
匈奴大軍與琅琊守軍皆是養精蓄銳已久,隻等明日戰端一開,便是無休無止。
梁蕭正在應天郡坐鎮指揮,實時關注琅琊情況。
當夜,太史子義和秦平率眾返回應天郡,向梁蕭彙報。
“主公,敵軍已經在三日前封鎖琅琊南方,我軍麵對匈奴玄甲,依照主公的軍令,選擇撤回應天郡。如今琅琊應該已被三麵圍堵,而敵軍已經集結數十萬……”
兩名騎將同時麵露憂色。
梁蕭隻是輕聲安慰。
“諸位大可放心,從敵軍集結在琅琊的那一刻起,他們便注定萬劫不複。最快來年開春,最遲來年春夏之交,我必破單於大軍!”
“天策府騎兵聽令以常念俠為主帥,秦平、太史子義為副帥,統領白袍兵與五千快馬,明日一早,立即前往北方草原,襲擾敵軍騎兵,不必接戰!”
眾將領命離去。
殲滅羅迦與呼延迅的兩次戰役,徐州繳獲了大量的匈奴好馬,有了組建更多騎兵的條件。
但馴化這些好馬還需要一定的時間。
眾將離去之後,雲恪與靖雲生陪同梁蕭,觀察戰時地圖。
靖雲生察言觀色,道“主公似有憂慮?”
梁蕭微微頷首。
“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,我軍布局滴水不漏,但若是琅琊那一帶發生地震,導致城牆損毀,那我便隻能親自領兵北上,與匈奴人決戰。”
兩名謀臣愕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