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南群雄並起的同時,西秦卻是罕見地同仇敵愾,隻為殲滅梁蕭,再瓜分利益。
這一切都在梁蕭的預料之中,包括江南軍閥對他的敵視。
沒有絕對完美的製度,他既然選擇了團結百姓的路線,自然要麵對外界地主豪強的抵製。
好在徐州各地的百姓識字率已經今非昔比,對信息的接受效率也大大提升,顯著提升了行政效率。
燕雲各地也在推行教導百姓識字的政策。
這本是輕而易舉的,隻是舊時代總是有人恐懼民智漸開,妨礙他們壟斷利益,而梁蕭沒有這些顧慮。
鄴城軍營。
梁蕭確認最無缺率眾北進,並且鄴城的燕雲部隊已經能熟練守城,也立即調動一支萬人的天策軍北上。
滏口陘有靖雲生駐守,可以往北邊調動援軍,而鄴城過去的援軍則可以接替滏口陘的防務。
對於鄴城,拓跋穹已經束手無策,選擇以拖待變。
雙方領袖暫時也不再互通使節,而是等待南北兩地的消息。
慕容氏雙雄也罕見地三緘其口,自始至終不曾反對與鄴城僵持。
燕雲之地遲遲不克,已經讓他們心急如焚。
比起梁蕭,他們更願意接受西秦占領燕雲之地,至少以後還有掠奪的機會。
而梁蕭在燕雲之地推行的政策讓他們感到恐懼,簡直是占儘了天時地利人和!
而在雙方對峙的同時,拓跋穹的四百裡加急快馬也抵達京城,向監國太子拓跋崢遞交拓跋穹的手諭。
拓跋崢立即派人通知拓跋倩影。
“讓我去前線擔任使者?”拓跋倩影有些茫然。
南王拓跋評名義上協助拓跋崢監國,實際上已經去接替武安君駐守南境,與江南的雲家對峙。
她也就成了父皇欽點的京中的唯一輔臣,除了輔佐皇兄,還兼顧製約和監督百官。
作為女子,這是她第一次大展身手,並且備受好評。
誰說女子不如男?
可現在她父皇卻要將她調往前線,還不能帶上秦都影衛……
“皇妹,隻怕皇兄獨木難支啊……”拓跋崢的臉色有些蒼白。
他父皇這一番安排,說明對他這個太子更加放心,宗室已經無人能撼動他的儲君地位。
可是他還年輕,一直活在父皇的庇護之下,治國經驗遠不如父皇,難以服眾。
比起皇妹的製約,他更擔心在這裡無人支持。
拓跋倩影安慰道:“皇兄不必擔憂,各家重臣,尤其是武將,都已隨軍出征,隻要你牢記父皇和丞相的教誨,有秦都影衛輔佐,何愁京師不定!”
拓跋崢無奈,隻好放行。
當天,拓跋倩影便將秦都影衛的軍權移交給拓跋崢,第二天一早便動身前往朝歌,等候拓跋穹指示。
馬車裡,拓跋倩影望著手裡的秦都影衛統領的印綬,心情複雜。
以前,她是無比渴望權勢的。
但在昨天,她卻義無反顧奔赴前線。
因為與朝歌對峙的鄴城,有梁蕭坐鎮。
她父皇要她擔任溝通梁蕭的使者……
即使遠在千裡之外,她也能從秦都影衛那裡了解天下大勢,自然知道燕雲之地的局勢。
那個男人,竟以不可思議的速度征服了燕雲之地人們的心。
她從來不信史書記載的聖賢明君之事,認為其中多有粉飾,真相未必如文字記述的那般***。
而今,她卻見證了一段注定流芳百世的曆史。
驅逐胡虜,收複燕雲,民心所向,豪傑歸附!
她很想見見那個把自己當做朋友的男人。
京城,秦府。
秦越正在檢閱秦昭柔記述的《武君列傳》內容,眉頭一皺,歎息。
“柔兒,你怎就把自己勸他不吃肉的故事也一並記述,這對你可不好。”
當初,他的女兒於心不忍,勸梁蕭莫要殺生吃肉,被梁蕭教育了一頓,又被她大舅樂尊大師開導,自慚形穢。
此事若是流傳後世,難免讓她貽笑大方。
秦昭柔道:“史官秉筆直書,但終究是一家之言,孩兒隻是希望對後人能有警示作用,身後之名無足掛齒。”
言訖,秦昭柔黯然垂下螓首,言辭懇切。
“在遇見他之後,孩兒才明白,過去的人生是何等荒誕可笑。”
秦越看在眼裡,同樣心生不忍,提醒道:“再過幾個月,你姐姐和表姐她們就要生產了,連你娘都在沛郡,你不打算回去看看麼?”
“我……”秦昭柔欲言又止。
秦越知道她不敢麵對梁蕭和兩位姐姐,更希望早日修成史書,也不再勉強。
有一個了解武君的人協助記述,還能保持客觀公正,對修史也是大有裨益。
正在鄴城的梁蕭也收到了卓子房送來的消息,了解了江南局勢,當即召集釋流雲等人。
“我軍鎮守燕雲,難以大規模抽兵回京,西秦似乎也有意讓我軍陷入防守燕雲之地的泥潭之中,諸位有何看法?”
釋流雲道:“不如從燕雲之地調本地精兵三萬,奔赴徐州,接受訓練的同時,也可以協防徐州。如此,等主公需要南下之時,也可以放心抽調更多的徐州部隊。”
群臣紛紛稱讚:“釋大人言之有理!”
梁蕭深思熟慮之後,也采納了釋流雲的建議,派人往河間等地送去公文,由梁品負責選調部隊。
畢竟徐州往燕雲之地調去了太多的天策軍,不能指望再從徐州本地征兵。
如果不算琅琊,徐州的人口還不到燕雲之地的二分之一。
而燕雲之地的預計征兵數量為二十萬,又有徐州部隊協防,抽調三萬南下也不成問題。
下午,長城口那邊也送來急報。
“稟報主公:匈奴右賢王從西秦借道返回漠南,當眾反叛新任單於羅滕,將羅滕陣斬,正式掌控漠南!”
梁蕭眉頭一擰,道:“想來,這也是西秦君臣的手筆。可惜,我與羅滕本就有殺父之仇,當時他是絕無可能歸降的,倒是讓右賢王有機可乘。”
於是梁蕭又安排燕州往長城口增派援軍,以防匈奴人翻越長城。
那裡不容有失,否則匈奴騎兵再一次長驅直入,會嚴重破壞燕雲各地的春耕和放牧。
梁蕭調兵的同時,燕雲各地也在遴選騎兵。
繳獲的匈奴戰馬,足夠梁蕭增設至少三萬精騎。
若是不考慮騎兵質量,還能再增設兩萬普通騎兵。
兵貴在精不在多。
五萬多名中原鐵騎,配合新式軍備,足以睥睨天下!
最無缺也陸續在常山與魏郡各處關外布置好疑兵,共計四萬餘人,最終選擇重點進攻軍都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