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孤王為國收複失地,興師討逆,天策府諸位同僚功不可沒,如今正該封賞,以嘉眾人之功!”
“以下諸位同僚,升官之後,可兼領原有官職。”
“徐州彆駕、天策府司馬卓子房,鞠躬儘瘁,保境安民,造福蒼生,守土有功,升為尚書令,封為‘定國侯’,授食邑萬戶。”
“鎮北將軍秦勳,鎮守琅琊,協防燕雲,為國爭取收複失地之機,升為驃騎將軍,兼領燕雲大都督,繼承其祖父秦牧食邑之後,封為‘鎮國侯’,再將食邑總數增至萬戶。”
“衛將軍雲修世代守土有功,升為車騎將軍,食邑增至五千戶。”
“玄奇侍奉先帝,忠貞不渝,卻受讒言所害,今日恢複大內總管一職,封為‘忠貞侯’,授食邑兩千戶。”
“天策府從事中郎常念俠,隨孤王守土開疆,收複失地,屢立奇功,升為前將軍,封為‘定遠侯’,食邑增至五千戶。”
“安平郡太守慕淩生,響應朝廷收複燕雲,擊退西秦有功,升為左將軍,封為‘定邊侯’,授食邑三千戶。”
“彭城太守釋流雲,保境安民,守土有功,協防燕雲,升為右將軍,封為‘安遠侯’,授食邑三千戶。”
“天策府長史靖雲生,保境安民,謀劃有功,授予‘尚書仆射’,兼領天策府長史,封為‘寧遠侯’,授食邑三千戶。”
“天策府從事中郎梁品,隨孤王保境安民,收複失地,擊退西秦,升為後將軍,封為‘忠義侯’,授食邑三千戶。”
“天策府軍谘祭酒、徐州治中雲恪,保境安民,守土有功,又感念其父兄冤死,升為尚書左丞,封為‘定安侯’,授食邑五千戶。”
“廣陵太守鐘離清風,保境安民,守土有功,加封尚書右丞,封為‘東平侯’,授食邑兩千戶。”
“聞人子義保境安民,防備匈奴,守土有功,授予‘光祿大夫’,封列侯,授食邑一千五百戶。”
“天策府功曹參軍事鐘離常,嚴刑加身而堅貞不屈,局勢險惡而不辱使命,為天下之表率,破格升為禮部侍郎,封為列侯,授食邑千戶。”
“太史子義協助收複琅琊,保境安民,擊退匈奴、西秦,授予鎮東將軍,封列侯,授食邑一千五百戶。”
“劉並隨孤王守土開疆,收複失地,授予鎮北將軍,封列侯,授食邑一千五百戶。”
“梁德守土安民有功,授予征南將軍,封列侯,授食邑一千戶。”
“曹塵隨孤王南征北戰,每戰先登,屢立大功,授予平南將軍,封列侯,授食邑一千戶。”
“劍行風隨孤王擊退西秦,討逆江南,擒賊有功,授予安南將軍,封列侯,授食邑兩千戶(擒獲司馬淩雲的懸賞食邑)。”
“南長風響應收複燕雲,擊退西秦,封為平北將軍,封列侯,授食邑一千五百戶。”
“劍白衣深入敵境,助戰有功,隨軍監察,授予平東將軍,授食邑千戶戶。”
“雷霆救護百姓,征戰有功,授予平西將軍,授食邑千戶。”
“宗徹響應收複燕雲,封為安北將軍,授食邑千戶。”
“單鷹,北宮弘業,王鼎,趙熊,以上諸位豪傑,響應收複燕雲、協防有功,皆封列侯,稍後加封,皆在‘天策府十六衛’之列。”
在場眾人聽著梁蕭誦念公文,如聽聖旨。
梁杋與世家大臣們則是不明所以。
除了鐘離常受封禮部侍郎,其餘天策府文武的升遷皆不涉及六部官職。
梁蕭也沒有撤銷六部官吏,更沒有提及為秦家父子、雲家父子和王京他們平反……
“難道梁蕭真的是大發慈悲,打算放過我們,甚至收編我們,為他所用?”眾人心生疑惑與僥幸。
但他們很快又捕捉到了重要的字眼,又心生警惕。
天策府十六衛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