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乾就乾!
定下海帶養殖的主意後,第二天一早林宇就往村部趕,順利批下了相關手續。
村裡格外支持,直接給他劃了一片兩百畝的淺海區域,讓他能放開手腳籌備。
這個年代,個人想單獨承包海場幾乎沒有可能,海疆資源歸集體所有,私下調配不合規矩。
但青山漁村上下都盼著能借這事兒讓日子好起來,便把項目名義定為“村集體牽頭”,林宇以“技術負責人”的身份主導運營,既合乎政策,也給了他充分的施展空間。
村長羅全對此更是全力支持,心裡隻有一個念頭:隻要林宇能把養殖搞出名堂,讓村裡人多份收入,他願意舉一百個手讚成。
羅全還暗中給林宇吃了定心丸。
往後不管是遇到政策上的麻煩,還是鄰村起爭執這類岔子,全都由他這個村長扛著,絕不讓林宇受半分掣肘。
但他也提了個明確要求,不管後續發展中要幫襯多少人,所有好處必須先緊著青山漁村的鄉親。
這並非羅全心腸硬,而是他從餓肚子、凍得縮成一團的苦日子裡熬過來,太清楚挨凍受餓的滋味。
作為一村之長,他必須保持清醒。
這年頭過苦日子的人遍布各地,僅憑青山漁村這點家底,根本幫不過來所有人。
隻能各家造各家飯,把自己家照顧好,有多餘的能力,再去幫彆人。
林宇心裡透亮,完全明白羅全的考量,當即鄭重點頭應下。
有了村裡的支持和羅全的兜底,又明確了處事的分寸,他心裡沒了後顧之憂,轉身就投入到海帶養殖的籌備中,從聯係苗種、采購浮筏材料,到組織村民清理養殖區,每一步都乾得乾脆利落。
拿到村裡批下的手續後,林宇和王大春立刻分頭行動,將海帶養殖的籌備工作推進得有條不紊。
林宇先在村頭貼出招工告示,優先招募冰雹災害中受損嚴重的家庭,從翻耕淺海養殖區、搭建浮筏框架,到後續的苗繩準備、水質監測,每個環節都需要人手,一時間村裡不少閒置的壯勞力都有了活乾,每天能拿到穩定的工錢,家家戶戶的煙囪裡,煙火氣都比往常旺了幾分。
王大春則跟著張建國跑前跑後,一會兒去市裡聯係海帶苗種供應商,敲定最優質的“榮福”品種;一會兒又組織人去采購聚乙烯主纜、尼龍苗繩和錨石,連浮筏搭建的細節都反複跟老漁民確認,生怕出半點差錯。
日子在忙碌中過得飛快,一個半月轉瞬即逝。
海帶養殖的準備工作還在按部就班推進。
養殖區的界樁已經立穩,浮筏的主纜也已通過錨石固定在海底,隻等月底水溫降到適宜溫度就投苗;而另一邊,林宇的加工廠擴建工程率先完工。
新落成的廠房比原先寬敞了一倍,外牆刷得雪白,車間裡新添了三條生產線,不鏽鋼的加工設備擦得鋥亮,通風和照明也都做了升級,工人們走進新廠房時,臉上都帶著掩不住的歡喜。
新廠房投產當天,車間裡機器的嗡鳴聲剛響起沒多久,林宇就接到家裡捎來的口信,許老爺子帶著客人上門了。
他趕緊跟趙大勇交代了兩句,快步往家趕,剛到院門口,就看見院壩裡站著兩個身影。
許老爺子還是往常那身中山裝,手裡拄著拐杖,而他身邊站著的男人,讓林宇下意識頓了頓。
這人身材格外高大,肩寬背厚,站姿筆挺得像根標杆,哪怕隻是隨意站著,也透著股不怒自威的氣場。
他穿著一身深灰色的乾部服,袖口扣得嚴嚴實實,頭發梳得整整齊齊,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那雙眼睛,銳利得像鷹隼,掃過來時,仿佛能把人心裡的念頭都看透。
“小宇,你可算回來了。”許老爺子笑著招手,指了指身邊的男人,“來來來,給你介紹下,這位姓梁,這次我帶他來,是給你送訂單的。”
沒等林宇細問,許老爺子就沒再多說,隻衝他遞了個眼神。
那姓梁的男人也隻是微微頷首,沒主動報全名,也沒提自己的來曆,語氣平穩得聽不出情緒:“林廠長,久仰,聽說你月前還為國爭光了啊!”
林宇心裡雖有疑惑,卻也沒多問,當即露出熱情的笑:“梁先生客氣了,快進屋坐!前幾天我剛拖朋友搞到點好茶,進屋品嘗一下。”
說著就側身引路,把兩人讓進堂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