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北最不缺的除了沙漠。
還有高聳入雲的雪山。
距離天山山脈大概一千多公裡外的帕米爾高原。
有一條長長的峽穀將帕米爾高原和興都庫什山脈一分為二。
而這條長達三四百公裡的峽穀,就是大名鼎鼎的瓦罕走廊。
瓦罕走廊很早就已經出現在了我國的曆史文集上了。
早在公元399年,東晉僧人法顯西行天竺求取真經,就是從瓦罕走廊進入天竺。
法顯在自己的《佛國記》一書裡就曾對瓦罕走廊有過記載,書中描述瓦罕走廊是‘上無飛鳥,下無走獸,四顧茫茫,莫測所之,唯視日以準東西,人骨以標行路。’
足以證明瓦罕走廊環境之惡劣。
唐玄奘前往‘西天求取真經’走的也是瓦罕走廊。
不過唐玄奘從西域進天竺的時候,瓦罕走廊還不屬於大唐領土。
但是等他從天竺返回大唐時,瓦罕走廊已經被大唐統治。
大唐曾在661年設立鳥飛州都護府,管轄瓦罕走廊,治所在薩爾哈德城,屬於大安西都護府治下。
後來。
大唐與吐蕃、大食國多次爭奪瓦罕走廊的主權。
雖然瓦罕走廊環境惡劣,但卻是中亞進入中原的通道之一,也是路上絲綢之路的唯二通道。
其戰略價值不言而喻。
從公元661年開始,瓦罕走廊的主權多次易主。
到了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,沙俄和大英帝國接連在中亞、南亞地區擴張勢力,兩國為了避免發生直接戰爭,所以就背著東大簽訂了關於帕米爾地區勢力範圍的協議》,不但劃定兩國瓜分帕米爾的勢力分界線,而且將興都庫什山北麓與帕米爾南緣之間的狹長地帶劃作兩國間的“緩衝地帶”,也就是今天的瓦罕走廊。
也就是從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。
這個自古以來就是東大固有領土的瓦罕走廊,就徹底被侵略者占領。
一直到了上個世紀六十年代。
東大與阿富汗當時的政府經過多輪談判和友好協商。
於1963年正式劃定了兩國之間的邊境。
一共四百公裡長的瓦罕走廊,東大收回了一百公裡。
雖然並沒有完全收回整條瓦罕走廊,但東大同樣占據了這條陸上交通要道的四分之一,也已經很不容易了。
自瓦罕走廊收回之後。
東大就將公路網延伸到了這裡。
並且修建了邊境口岸。
所有進出口岸的車輛、人員都要接受最嚴格的盤查。
本來東大的公路網一直延伸到瓦罕走廊全境。
但是自從1979年開始,阿富汗全境都陷入了年年的戰火之中。
先是1979年前蘇聯入侵阿富汗。
這場侵略戰爭一直持續到1989年。
趕走了前蘇聯,阿富汗因為陷入權力真空從而爆發了內戰。
雖然在1994年塔利班結束了該國的內戰和軍閥割據,但是僅僅七年後,美國人就以反恐名義入侵了阿富汗。
從2001年到現在。
阿富汗都一直被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軍事占領。
也是從2001年開始,阿富汗再一次陷入了戰亂之中。
戰爭是‘暴恐’和‘反人類’最好的溫床。
所以東大早在2001年,就已經關閉了瓦罕走廊口岸。
也就是說。
想要從瓦罕走廊離開東大,不啻於難如登天。
但是今天淩晨的的時候,偏偏就有一輛越野車趁著夜色,悄悄從瓦罕走廊出境。
進入了阿富汗領土。
“阿西吧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