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日以後,天氣消晴。
又過七日,積雪漸漸消融,晴空萬裡無雲的時候。李隆基在重明閣下,為李瑄舉行拜相的宴會。
在禮儀上,完成對李瑄宰相身份的肯定。
宴會之上,貌似歌舞升平。
那些不站隊的朝臣,皆知曉一些消息,感受到山雨欲來風滿樓。
宴會結束,李瑄在中書門下堂,起草常平新法和常平新軍的章程。
他沒有給李林甫,而是在李隆基到中書門下堂的時候,直接交給李隆基。
李隆基觀看完畢後,下令門下省簽字。
確立新法的執行權!
除了新法外,李瑄還起草一份提拔的名單,他依然沒有讓李林甫看。
李隆基隻是看幾眼,就讓李瑄以吏部尚書對他們完成任免,提拔。
並要求李林甫和裴寬同時簽字。
這份名單上,李瑄提拔顏真卿為吏部郎中,兼常平新法大使判官。
提拔劉單為工部郎中,兼殿中侍禦史,天下遷民大使判官。
提拔岑參為諫議大夫,兼侍禦史,天下遷民大使判官。
提拔李希言為善讚大夫,兼監察禦史,慈幼堂使判官。
提拔呂諲為內給事,兼監察禦史,糾婚使判官。
其餘還有十幾名僚屬調回長安。
另外,李瑄把李林甫曾經貶出長安的官吏,都召回長安,任以雄職。
如杜璡、趙奉章等。
另外李瑄又提拔地方一批他覺得靠譜的人充實朝堂,為變革之用,如被貶至江寧七年的江寧丞的王昌齡。
李瑄知道,曆史上的王昌齡本就是小小的縣丞,結果還要被貶為龍標尉。
是李隆基要貶王昌齡嗎?
肯定不是。
八成是王昌齡寫詩諷刺了長安哪個權貴,讓王昌齡本就是一個小官,卻如浮萍一樣漂流。
另外,提拔李頎、張鎬、路嗣恭、顏杲卿、上官青等地方官吏、名士,調往長安。
如張鎬這種白身,授予右拾遺,隻要朝廷有缺,他可以授予任何官職。
有官職在身的,都會升遷。
如王昌齡,李瑄授予侍禦史。
趁著他在禦史台有影響力,將侍禦史、殿中侍禦史這種重職補齊。
他特例提拔杜甫為從八品下的吏部考功主事。
本來想提拔杜甫為左拾遺,但突然覺得杜甫不適合為這樣的官職。
還是在他的吏部為官,幫助他進行常平新法。
“右相,簽字吧!”
李隆基走後,李林甫望著李瑄擬訂的任免、提拔名單,臉色鐵青。
小賊欺人太甚!
如杜璡這樣,食古不化,總是找機會彈劾他,所以他將杜璡趕到窮鄉僻壤去當縣令。
還趙奉章,也是對他不滿已久的人物,他已經截留到一道趙奉章彈劾他的奏折。
最關鍵的是,李瑄竟然要提拔趙奉章為吏部侍郎,這是在分享李彭年的權力。
趙奉章是鹹寧郡太守,進一步為侍郎,倒是合理的提拔。
有李瑄開口,李隆基哪怕不清楚趙奉章的事跡,得知他是鹹寧郡太守,就必然會同意。
宰相上任提拔人,特彆是李瑄要執行新法時提拔人,李隆基會全力支持。
更讓李林甫感覺感到可氣的是,李瑄竟然將一介白身的杜甫,提拔為考功主事。
製科考試才過去一個多月,這是在打他的臉啊!
剛向李隆基稟告“野無遺賢,萬邦鹹寧”,李瑄將在野的杜甫拉上來,針鋒相對的意思太明顯了。
“舉賢任能,唯才是用。李相提拔這些人才,有沒有經過考驗?”
李林甫雙手發抖,暗指李瑄要唯才是舉,彆胡亂提拔。
“右相不必操心。吏部提交名單,聖人已經同意,你當初也沒提出異議,趕緊簽字吧!”
李瑄催促李林甫道。
他相信他提拔的,都是人才。
他們之中很大一部分,保持對李林甫的攻擊性。
他知道李林甫一定會千方百計,從雞蛋裡挑骨頭。
許多大臣靠攏到李林甫這邊,且權力較重。
李瑄需要一批能與李林甫分庭抗禮的幫手。
李林甫聽到李瑄的話,更加憋屈。
他根本就沒看到李瑄的任命書,等李隆基看完後,讓他簽字,當時他能直接拒絕嗎?
當他看到內容的時候,已經晚了。
他現在總不能將李隆基追回來吧!
“右相,聖人有言,簽上名字,全力支持李相變革!”
中書門下堂內,一旁的裴寬也在催促李林甫簽字。
李林甫咬著牙,他看了看李瑄,又看了看裴寬。
最終選擇咽下這口氣,在委任狀上,用執政事筆簽上名字,又蓋上中書門下印,確立對這批人任免和提拔。
李林甫也意識到,李瑄在玩弄權術,讓他這個首席宰相異常憋屈。
等任命狀上的一批官吏回到長安,就是李瑄勢成的時候。
經此一事後,中書門下堂的屬吏暗自傳言:執政事筆非首席,諸葛亮劍真宰相!
這消息傳到李林甫耳中,把李林甫肺都氣炸了。
他還沒開始挑李瑄常平新法的毛病,李瑄就開始向他發難。
而那些保守黨的大臣,似乎並沒有為李林甫分擔。
接下來的一段時間,都是李瑄的準備和籌備的階段,他必須有周密的計劃,以確保萬無一失。
這期間,最先從京畿一帶,傳回一些信息。
京兆和關內的大族,對常平新法的內容十分不滿。
奉天縣,一群豪強大族聚集在一起,商議對策。
“這李瑄的常平新法,簡直是要斷了我們的財路,他這樣的人不得好死!”
一名族長不避諱,對李瑄破口大罵。
斷人財路,如殺人父母。
更何況李瑄本就在豪強大族眼中“惡行累累”,是他們的眼中釘,肉中刺。
哪怕李瑄封王的時候,他們也在私下直呼李瑄的名字。
他們借百姓糧食,不是因為仁慈。
而是想獲得更高的利益。
百姓還不起更好,他們可以趁機兼並農民的土地,再用計將他們收為農奴,消失在戶口上。
“是啊,以往我們在青黃不接時放貸,那利潤何等豐厚,每年怎麼說也能得到百畝田產,如今被這常平新法攪和了。”
又一名族長拍著腿說道,對李瑄充滿怨恨。
這個匹夫殺豪強就算了,但他們又沒有犯法,光明正大的得到土地。
這個世界本就是大魚吃小魚。
貴族就應該尊貴!
李氏剛拿下江山的時候,哪有這種嚴苛的策令。
現在想卸磨殺驢嗎?
“哼,那些賤民都跑去到朝廷的常平糧倉借糧,甚至還會放棄種我們的土地。我們該怎麼辦?”
“可不隻是如此,李瑄說不定會用各種各樣的陰謀詭計牽連我們。”
“不錯!這常平新法讓我們在奉天縣威望大減,百姓也不會再信服我們。”
“我等需想想策略,不能讓這常平新法繼續推行下去。”
“可李瑄深得聖人信任,此事怕是不易啊。”
“那也不能坐以待斃,我們得聯合起來,向官府施壓,讓官府向朝廷施壓。”
“對,一定要讓朝廷知道這常平新法是卑鄙的小道。”
……
奉天縣的豪強大族,七嘴八舌地議論,無一例外,皆是反對常平新法在奉天縣實施。
他們一起去見奉天令,請奉天令上奏聖人,收回成命。
奉天令、奉天丞、奉天尉等官吏,一個個焦頭爛額。
他們一出門就被大族堵住,鑒於大族在地方的影響力,他們有時候在縣衙不敢出來。
地方官吏對李瑄,也非常埋怨。
認為李瑄沒事找事!
上奏讓李瑄停止常平新法,奉天令沒這個膽子。
他隻能忍著,觀察周圍郡縣時勢。
與奉天縣類似的地方還有很多,豪強大族們皆向地方官吏施壓。
聰明的地方官吏,隻能強頂著!
但一些地方官吏,或者有利益存在的地方官吏,向李隆基上奏。
祖宗之法不可變、貿然行法會有難以控製的事情發生、安居可以不需圖變之類的的話,層出不窮。
在他們的挑唆下,兩京一十四道,阡陌儘飛馬,一道道奏折密集地飛往長安。
在此之前,李瑄也在醞釀對最大政敵李林甫的攻擊。
長安,永陽坊。
還是深巷的小酒館中,隻是今日門開著,杜甫和一眾文人士子,繼續討論著長安的事情。
常平新法所帶來的影響,比想象中的還要大,十來天的爭論,從未休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