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大唐,婚禮按照《六禮》製定,繁文縟節特彆多。
但這也是李瑄必須遵從的。
婚禮上以事奉宗廟先祖,對下傳承後世,延續香火。
然平民百姓和貴族官員的婚禮還是有較大差距的。
官吏的婚禮規定較為細致,所有官員婚禮規格按其品級劃分為“三品以上婚”、“四品五品中婚”、“六品以下婚”三個等級,上婚、中婚、下婚的區彆之處在於著裝、聘禮的使用以及親迎隊伍的不同。
李瑄需進行最高規格的上婚,想樸素一點都不行。
很快,整個宋國公府,都知道李瑄準備向宜壽令說媒。
李瑄的兄長等人一片歡喜,家中比過年還要喜慶。
李瑄是家中毫無疑問的頂梁柱,他能安定下來,是李適之和李霅的共同心願。
李玉瑩見過裴靈溪,是一個靈動而溫柔的女子,一定能和阿兄好。
她有一個關係非常好的朋友,叫薑月瑤。
自從華清宮回長安後,薑月瑤卻不見她了,這讓她很鬱悶。
父母之命,媒妁之言。
在決定以後,李適之在長安請最好的媒人,到宜壽縣說媒。進行婚禮的第一步納彩。
隻有女方同意以後,才能確定接下來的婚禮流程。
如果女方拒絕,男方就不得再胡攪蠻纏。
大唐從事媒人職業的主要是老人、老青衣、孤摳等,還有任小官職的司錄、錄事參軍或一些高官的家眷。
當然也有非常頂級的媒人,如虢國夫人楊玉瑤。
王孫們成親,一般都由虢國夫人牽線搭橋,從而獲得萬計的利益。
李適之所請的媒人為陳九娘,以“言辯機巧”而得名,在她的口下,能將男方說得天花亂墜,讓人浮想為人中龍鳳。
包括李林甫的兒女、李琅的婚禮,都由陳九娘完成。
當陳九娘得知是為小相公說媒後,興高采烈地同意。
她當然知道李瑄權傾朝野,什麼變法之事,他才不關心呢!
哪怕不給錢,她也要奔跑這次姻緣,因為這能討好李瑄,完成此上婚,也會成她的裡程碑。
在陳九娘看來,李家向裴家說媒,天水王擇郡王妃,沒有哪個女子會拒絕。
林九娘出發前往的宜壽後,李瑄搬遷到道政坊的天水王府。
歇山式的主體建築,周圍的建築也是瓊樓玉宇,古香古色。
天水王府是道政坊最大的府邸,和宋國公府的九進院落不同,光儀門就有數重。
共分為主院、前院、後院、後花園,總的來說比宋國公府大最少五倍。
其中主院有正堂、內廳、畫廊、閣樓,等數十間主客房屋。
前院為奴仆、親衛的住所,其他還有馬廄、各類庫房、普通的傳舍、練武場等。
後院為婢女的住所,以及一些糧庫、其他倉庫。
住院與後院之間,是後花園。
整個花園占據天水王府的將近一半,非常龐大。
其內有一畝大小的池塘。
池塘東麵有一個亭子,亭子旁還有一株有些年份的老梨樹,周圍有諸多石凳石桌,較為寬敞,適合聚會。
池塘的西麵有一片竹林。
池塘南麵是一座二層小樓,一處秀麗的假山。
池塘北麵是一堆花樹。
而且後花園還有錯落有致的花圃,種植有牡丹、芍藥、紫薇、蘭花、菊花等數十種花卉。
池塘中還有荷花、水仙。
這些襯托得後花園雅致清幽。
十分巧的是,在李瑄住進天水王府的第二天。
王難得派人護送長離和李瑄在湟水的奴婢、歌姬來到長安。
李隆基賞賜李瑄的眾多金銀珠寶、漆器、玉器也被帶來。
那些錢和絹,被李瑄賞賜給戰死的親衛家屬。
李瑄派人將他們接入天水王府。
依舊是讓沈籍成為天水王府的管事,管理府庫、金錢,以及府中的用度。
原本王府人手不足,這些人充實王府,正好可以維持王府。
而羅興、薛錯、車光倩、渾瑊等親衛,他們已經不在軍職,相當於李瑄的私部。
當然,這也是皇帝認同的。
畢竟李瑄的敵人太多,天下豪強誰都想捅李瑄一刀,明槍易躲,暗箭難防。
車光倩和渾瑊年紀還小,屬於懵懂的年紀,不著急上陣立功。
李瑄也正好教育他們,端正他們的思想。
雖然已身居高位,時常上朝。
但他總會抽時間,和親衛們一起練習武藝。
特彆是休朝的時候,李瑄的武藝不會荒廢。
相反,李瑄覺得他隨著年齡增長,力氣變得越來越大。
這段時間,李瑄分不清自己,不過他期待自己能回到戰場上,金戈鐵馬。
“長離,一路辛苦了,以後你就住在你中院吧!”
李瑄再次看到長離後,向她說道。
現在整個中院,隻有李瑄和霜兒居住。
在習性方麵,霜兒不如長離了解。
“多謝……相公!”
長離向李瑄盈盈一禮,改變以往的稱呼。
她們因為積雪耽擱,一月下旬才啟程到長安。
一路諸多不方便,使長離略顯疲憊。
玉顏嬌弱的模樣,我見猶憐。再次回到長安,她心中五味陳雜,這裡是她傷心地。
她更喜歡邊塞的寧靜。
然而李瑄所在的地方,又一切如春暖花開一般。
趁她顏色還在,想要侍奉李瑄。
不過李瑄給霜兒和長離分工明確,霜兒負責李瑄筆墨之事,為李瑄整理書籍,霜兒識字,那些書信、案文都由她管理。
還有一些事情和交往人情,幫助李瑄記錄下來,在李瑄忘記的時候,提醒李瑄。
長離則負責為李瑄整理發冠、衣食住行,她還負責教導李瑄樂和曲,另外李瑄的詩詞,都有長離保管。
這些隻要能處理好,可以節省李瑄不少時間。
長離和霜兒,經過李瑄的介紹,也算互相認識。
霜兒羨慕長離這麼漂亮有魅力,怪不得相公不要她呢。
而長離則羨慕霜兒從小就能跟在相公身邊,見證相公的一切。
她們小時候都為官宦人家,因父親犯罪而為奴婢,同病相憐下,還算合得來。
當日,一些支持他變法的大臣,和李瑄原來的老部下,來到天水王府。
李瑄邀他們到王府後花園的亭子前的石桌空地坐下,李瑄位於正中。
“清臣,常平新兵招募的如何?”
李瑄令婢女上茶後,向顏真卿詢問道。
顏真卿現在是吏部考功司郎中,兼任常平新法大使判官,他自年前到長安後,近四個月的時間,都在京兆一帶招募良家子為常平新軍。
由廖崢嶸輔助。
李瑄以軍功為由,舉薦廖崢嶸為京兆的果毅都尉,授散爵昭武校尉。
正六品上的品秩。
廖崢嶸曾單人獨劍,取吐蕃金字告身將領,又隨李瑄南征北戰,屢立軍功,得以封官。
這些常平新兵招募以後,統一由廖崢嶸培訓。
培訓內容按照李瑄發的冊子,忠於朝廷,恪儘職守,關護百姓,以及一些深層次思想。
其中還有一批遊俠,等培訓完成,就會派遣往天下郡縣。
從天下郡縣的郡兵、縣卒中,補一批進來,再從地方招募一批。
李瑄會先任命廖崢嶸為常青新兵河南道萬總。
等廖崢嶸履曆上來後,再任命他為常平新兵指揮使。
現許多思想不適合傳達給常平新兵,還得等時機成熟以後。
李瑄讓廖崢嶸趁此先機,多拉攏一些親信。
李瑄還上書從隴右、河西,調遣一千名願意來的精兵、隊頭、副隊頭、押官、衙將等,加入常平新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