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瑄迎親回途的時候,歡送的長安百姓更多。
他準備十幾車錦囊錢財。
反正都是李隆基賞賜的,分給長安的百姓,可以多買一些米。
等到道政坊的時候,十幾車錢幾乎送完。
李瑄還未到天水王府的時候,羽林軍已經站滿道政坊。
還有一些羽林郎進入天水王府。
這架勢明顯是聖人駕臨!
文武大臣們還不知道聖人要來。也非常吃驚聖人會參加臣子的婚禮。
這是自聖人登基以來頭一次。
正常情況下,隻有皇子、公主的婚禮,聖人才會參加。
皇孫結婚,聖人都不一定會去。
可見聖人對李瑄的信任和寵愛。
這對保守派的打擊很大。
現在的李瑄,基本上就像天寶元年的李林甫一樣,不論李瑄提出策令,李隆基都會答應。
一個月前李林甫提出一個政令,然而李隆基卻讓李林甫與李瑄商量一下。
首席宰相策令竟然要與第三宰相商量。
這等於是首席宰相的聲威“名存實亡”。
毫無疑問,李林甫起草的策令,被裴寬的門下省駁回。
中書省起草,門下省審核。
如果門下省的長官左相不簽字,這策令就無法通過。
更何況還有李瑄的支持!
雖然沒有完全否定李林甫的策令,但一直讓李林甫修改,如鯁在喉。
“聖人至……”
“貴妃至……”
李瑄還未歸來,李隆基的龍輦到達天水王府外。
中官先一步入府,傳達聲令。
李適之、李林甫、裴寬等率領三品,立刻出門迎接。
其他的賓客,在前院等待。
“拜見聖人……拜見貴妃娘娘……”
李適之、李林甫等在車駕前拜見。
李隆基今日穿著黑色直裾袍,這對李隆基來說是為便服。
其意很明顯,以賓客的身份參加李瑄的婚禮。
楊玉環穿著青色抹胸襦裙,胸前雪白一片,也是一種較為平常的打扮。
“免禮!今日我來賀新郎,諸卿不必禮節。七郎才是主角,不可影響七郎接親回來。”
李隆基讓大臣們免禮。
在文武大臣的拱衛下,李隆基進入天水王府,他沒有直接到正堂。
而是在李適之的陪同下,遊天水王府的後花園。
雖然天水王府很大,但李隆基還是覺得太小了。
隻是天水王府已經是長安最大的無主宅院了。
楊玉環看到天水王府的布置,覺得這裡十分的雅致。
她看到亭前的琴台,依稀看到李瑄在輕撫九霄環佩,彈奏《水調歌頭》。
還有那看起來滄桑的梨樹,現在梨樹上結滿小果。
興慶宮都沒有這麼大的梨樹,它開花的時候,一定很美。
那小池塘中的荷花,出淤泥而不染。
“賓客如雲,比宴會上還熱鬨。”
李隆基看到四處都是人,第一次參加這種婚禮的他頗為新奇。
之所以感覺比宴會熱鬨,是因為天水王府小孩非常多。
就比如池塘西邊的竹林中,數十個小孩在追逐打鬨,發出銀鈴般的聲音。
他們最大的也不過十歲,最小的三五歲,其他人會因為聖人和貴妃到來收斂,但這些孩童依舊。
李隆基當然也不會和他們計較,倒是覺得很歡樂。
是楊玉環說婚禮好玩,勸他來參加李瑄的婚禮。
李隆基看在李瑄的麵子上,也心血來潮。
不像親王娶王妃一樣禮儀完整,李瑄的婚禮,還保留著許多民間的傳統。
“等會紅男女綠到來的時候會更熱鬨。”
楊玉環小時候經常看民間婚禮。
不過提到“紅男綠女”的時候,楊玉環眼中閃過一絲黯然。
“好,我也要看看七郎成新郎時的樣子。”
李隆基撫須說道。
“聖人和娘子待會在閣樓上觀看。由於客人太多,婚禮要在後花園舉行。”
李適之在旁邊向李隆基說道。
他手指的地方,正式池塘南麵的小閣樓。
聖人的貴妃在高處,符合場景。
李適之在得知李隆基要來參加婚禮後,立刻轉變策略。
如果聖人在正堂,新郎和新婦拜禮的時候,要不要拜聖人和貴妃?
所以李適之這樣安排。
同時,這也為李隆基安全起見。進入天水王府的羽林軍並沒有以往多。
難免有居心不良的人混進來。
“也好!”
李隆基點了點頭。如果婚禮在後花園舉行。
他也認為閣樓上是最好的位置。
“相公迎親歸來……”
前院有人在喊,很快就傳至後花園。
李適之親自將李隆基和貴妃送到池塘南的閣樓上。
此閣樓雖小,卻無比的精致。
它的建立,就是為觀賞後花園的風景。
樓上除了琴室、書房外、臥室外,外廊就是“觀光台”。
上麵擺有玉案和坐席。
玉案上有諸多水果、點心、美酒。
“高翁,麻煩你了,有需求儘管吩咐婢女。”
下樓之前,李適之拍了拍高力士的手。
“宋國公儘管忙碌,這裡有我。”
高力士對李適之也相當客氣,李適之是婚禮的主家翁,是無法陪同在李隆基身邊的。
天水王府大門前。
孩童們得知新婦到,一個個爭喊著到門口,想看看新婦長什麼樣子。
能參加李瑄婚禮的孩童,要麼是李瑄的晚輩親戚,要麼是與李瑄關係好的官吏帶來湊熱鬨的。
他們無憂無慮,就喜歡這樣的場景。
門外,七香車不偏不倚地停在正門。
奴仆們將準備好的紅毯鋪在馬車前。
一道紅毯足足有十丈長。
按照大唐的婚禮規矩,新婦到達夫家的時候,腳不能著地,否則就會衝撞鬼神,要踩著紅毯入府。
普通人家需要“轉席”,新婦走一步挪動一下地毯。
但富貴人家直接將紅毯從門口鋪到馬車。
李瑄下馬到七香車前,不能由他攙扶裴靈溪下七香車。
由裴靈溪副車的姐妹下車,輕輕地攙扶裴靈溪出車。
她依舊用扇子遮住麵部。
需要她的姐妹引導她下車。
穿鞋綠色繡花鞋的裴靈溪踩在榻上,小心翼翼地落地。
她也知道,到達相公的府邸。
她沒來過這裡,隻聽父親說,這裡很大很大。
這個時候不需要“牽紅繩”,李瑄彬彬有禮,在紅毯旁與兩名女子攙扶下的裴靈溪,一起進入王府。
到門坎的時候,兩名女子指示裴靈溪跨過馬鞍,寓意平平安安。
如此,裴靈溪正式入門。
“小相公……小相公……”
在門前一群孩童在起哄。
他們或許不知道“小相公”的意思,隻知道今日是小相公的婚禮。
新婦的樣貌他們也是見不到的,隻看裴靈溪的裝扮,他們都很開心。
在李瑄的示意下,羅興給這些孩童發一些錦囊。
孩童們見裡麵有錢後,才喜笑顏開地讓路。
天水王府很大,需要一路穿過前院、中院,再到後花園。
一路上,許多人過來觀看新人行進。
不論是誰,此時都要口言祝福。
由於裴靈溪走得很慢,李瑄也隻能慢慢地跟隨在旁。
他看裴靈溪一直用扇子遮擋麵部,心想她胳膊一定很酸困。
其實裴靈溪心中很緊張,根本沒覺得手酸困。
她能感覺到無數道目光,彙聚在她的身上。
“月瑤,我新嫂很漂亮哦?和你一樣漂亮。”
裴靈溪帶薑月瑤在兩旁跟著李瑄的步伐。
“她一定比我漂亮!”
薑月瑤下意識地說道。
“新婦入門,自然要引所有人的目光。將來月瑤嫁人,盛裝打扮,一定會如今天這樣。”
李玉瑩笑著說道。
“我等玉瑩嫁人!”
薑月瑤沒應承,隻是看向李玉瑩。
她知道她沒有機會,納妾是不會有大禮的。
她一時不知道如何向李玉瑩開口。
或許等下次與李玉瑩見麵的時候,她已經成為相公的側室。
她知道表伯父讓她嫁給相公是有目的的。
他心中陷入兩難,如果表伯父讓她監視相公,她不知如何是好。
人們的視線都在李瑄和裴靈溪身上。
現在已經到達後花園臨時搭建的青廬。
這裡全是人,偌大的後花園,仿佛已經被填滿。
他們等待著新人拜堂成親。
這個時代的拜堂,新婦不需要拜先祖,隻需要拜父母,和夫妻對拜。
李瑄的餘光已經看到閣樓上的李隆基和楊玉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