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樣對李瑄將來也有利。
“回聖人,李相說的不錯。吐蕃的臣服還不知是真心還是假意,他們短時間沒有力量還擊大唐。我大唐一定趁機不斷削弱吐蕃的力量。”
裴寬也讚同李瑄的想法。
“臣附議!”
李林甫無從辯駁,隻能附和。
本來他想寬和對待吐蕃,以免讓吐蕃心生仇恨。
現在想想,如果這麼說,李瑄一定會挖苦他,索性閉嘴。
“相比於回紇,吐蕃的貢品翻倍?”
李隆基又試著說道。
“三倍!”
李瑄建議更高。
這會動搖一個國家的根基,從漢至唐,沒有一個國家如此上貢。
但李瑄的意思很明顯,重貢!
讓吐蕃無法翻身!
一年上貢上萬匹馬,這肯定不是幼兒,而是戰馬。
而一萬多頭牛,可以促進大唐農業的發展,開辟荒野。
十萬頭羊,增進畜牧業。
上百車皮毛,用以製造業。
李瑄知道,這個時代許多上貢就跟過家家一樣,附屬隻是名義上的附屬,沒有一點宗主國的樣子。
天朝上國的皇帝,要維護自己的麵子。
甚至還會讓所謂的番邦占便宜。
這種情況一定要杜絕。
吐蕃要長久經略,將來李瑄要入邏些城。現在多剝削一點,以後就是少犧牲一些戰士。
趁著吐蕃還沒有“民族”這個概念,消滅吐蕃貴族,釋放農奴,將雪域高原永遠納入華夏領土。
“吐蕃恐不同意!”
李隆基從未經曆過這樣的事情,眉頭一皺。
他總覺得自己一個天朝上國的皇帝,去壓榨一個臣服的國家,顯得沒有氣量。
“不由他不同意!聖人,一百多年了,吐蕃反複無常,雖已乞降,但得勢便猖狂,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的事情,曆曆在目。我們這麼做,聖人不需要有心理負擔。”
李瑄向李隆基卻說道,生怕他為了麵子,對吐蕃心慈手軟。
“就由七郎所言吧!”
李隆基終是同意下狠心。
終於,李隆基和李瑄等人,下勤政務本樓。
此時恩蘭達紮路恭恭恭敬敬地站在樓前。
見李隆基的下來後,恩蘭達紮路恭跪拜,並用熟練的漢語道:“臣恩蘭達紮路恭拜見聖人,祝聖人萬歲。”
“免禮吧!”
李隆基抬手讓恩蘭達紮路恭起身,他又忍不住問道:“朕記得你的名字,上次來長安的時候,你隻是小論。自我的宰相鎮守隴右以來,吐蕃一戰未勝,越敗越慘,你為何能從小論升為中論,再為大論呢?”
“吐蕃沒有自知之明,忤逆大唐,冒犯聖人,大論、中論、大將接連被俘,死亡。臣隻能以微末之才,晉級為大論。”
李隆基的話本是揶揄,但恩蘭達紮路恭卻一本正經地回道。
他一點都沒生氣,他也沒有生氣的資格,主動承認自己才疏學淺,暗示吐蕃已經沒有人才,不會對大唐有威脅。
“也是!老老實實臣服大唐吧!”
李隆基對這些吐蕃將領沒有什麼興趣。
如土雞瓦犬一般,他的宰相一衝就碎。
“吐蕃萬世服從,舅甥之盟,永不動搖。”
恩蘭達紮路恭向李隆基再拜,又道:“此是吐蕃貢獻的金銀寶物,請聖人一觀。”
他話音落,羽林軍將車上的油布扯開,露出一車車黃金,白銀,還有珠寶,奇石等等。
最引人注目的為黃金,足足兩千斤。
李隆基如果一直以“兩”為單位賞賜黃金,短時間花不完。
“七郎,吐蕃的誠意還是不錯的。”
李隆基向李瑄笑道。
自李瑄身居高位後,他從未愁過金銀珠寶。
不論李瑄怎麼來的。
但這顯示出他身為皇帝的尊貴。
“這是聖人的德福!”
李瑄也笑著回一句。
兩千斤黃金,可不是吐蕃願意給的,而是吐蕃與大唐停戰的條件。
“恩蘭大論,與朕入勤政樓,酒宴已經備好。”
觀看一圈金銀珠寶後,李隆基笑逐顏開,令恩蘭達紮路恭進行小宴。
“臣遵旨!”
恩蘭達紮路恭心裡鬆一口氣,隨李隆基和李瑄入樓赴宴。
在宴會上,他發現李瑄更加深不可測。
一襲紫袍,麵對他隻是敬酒,未討論曾經的戰事,他與大唐皇帝談笑風生,與宰相裴寬交杯換盞。
他所知的權相李林甫,被冷落到一邊。
酒宴已經過半,李隆基想起不合適的時候,才讓李林甫靠近他坐,試圖增進與李瑄的關係。
李瑄隻是看在李隆基的麵上,才勉強與李林甫喝一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