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他拿出魚腸劍的那一刻,就已經豁出去了。
如果李瑄想,可隨時稟告給聖人,將裴泛處死。
“鐺!”
李瑄沒有回答裴泛的話,他抽出腰間的諸葛亮劍,對著魚腸劍一劍斬下。
迅如疾風,快如閃電,裴泛根本來不及躲閃。
一道金鐵之音,剛打造不久的魚腸劍應聲而斷。
他這一劍,就是對裴泛最好的回複。
去搞死李亨又能怎樣?
李瑄深知曆史的脈絡,隻要他能完成心裡的計劃,李亨不會對他產生任何威脅。
他熟悉李亨,也算是好事。
雖然魚腸之策很妙,但對李瑄來說出力不討好。
如果他全程參與,還會使一些大臣懷疑。有損他的名聲。
不過魚腸之事也不是完全沒用,他發現這個曆史上官至梁州都督的嶽父,是一個人才。
且心思縝密,果斷毒辣。
或許有些事情,可以交給嶽父大人去做。
很明顯,用此毒辣計策,是對李瑄的維護。
哪怕是維護自己的兒女,這種人稍微一調教,就會腦生反骨,可成大用。
“諸葛亮劍。想成為諸葛亮那樣的丞相,談何容易?”
裴泛見李瑄斬斷魚腸劍,表情錯愕。
魚腸劍斷,代表李瑄不想用此計對付李亨。
同時,也代表李瑄不會追究裴泛獻魚腸劍之事。
這件事情,隻有裴泛和李瑄知道,誰也不會吐露。
裴泛又產生一種錯誤的判斷,他認為李瑄亮諸葛亮劍,是想“鞠躬儘瘁,死而後已”。
“嶽父大人的想法太多,我身為宰相,做事自有判斷。我這一步一步,何曾絕自己的後路?從前範蠡、張良功成身退,可他們不見得是大智慧,蕭何才是,拭目以待吧!”
李瑄沉聲向裴泛說道,告訴裴泛先乾好自己的事情。
很明顯,他在暗示裴泛自己不是沒料到太子李亨對他的敵意。
這些李瑄會自己解決,裴泛隻需要仔細等待。
世上本無事,庸人自擾之。
“李相您是宰相,算無遺策,是我自作聰明。也多謝李相的寬恕。”
裴泛起身向李瑄一拜,滿是慚愧。
李瑄是有智慧的,怎麼會沒想到利刃懸掛在他的頭上?
或許是他多想!
一想剛才的行徑,裴泛就有些罪惡感。
他覺得這段時間腦子昏了,竟然敢去對付當朝太子。
雖然李林甫一直把李亨當破鑼鼓一樣捶,但李瑄的行徑明顯和李林甫不同。
“我們是親人,論心千古無完人,嶽父大人不必多想。我認為官吏的底線,是不欺壓百姓。”
李瑄向裴泛說道。
他評價一個官吏的方式很簡單,隻要能善待百姓,玩點心機,弄點權術,這無可厚非。
裴泛心中更加感動,覺得李瑄親昵。
李瑄既是他女婿,又是宰相。
在他心裡,一直當李瑄為宰相,為李瑄馬首是瞻。
李瑄殺死堂兄李銙的事情,傳得沸沸揚揚,裴泛還以為李瑄斬斷魚腸劍的時候,下一秒要劍指他。
這種寬恕,讓裴泛五味陳雜。
他相信以李瑄的謀略,會使自己渡過將來的難關。
“夫君,父親,你們做什麼?”
裴靈溪再入堂中,見桌上的斷劍,還以為兩人起什麼衝突。
“靈溪不必驚慌,嶽父以為買一把好劍,讓我觀看。我一看就知其劣質,以後嶽父不要要花冤枉錢。”
李瑄一語雙關地說道。
“是啊!為父糊塗……”
裴泛會意,佯裝歎息。
裴靈溪聽後這才放心,她為李瑄和裴泛重新換上新茶。
裴泛留宿一晚後,離開山下的天水王府。
他現在擔任大理寺司直,住在大理寺的院內,新上任後,住在那裡更好。
文武百官在華清宮時更為輕鬆。
特彆是那些清閒的官吏。
因為李隆基每過五天,甚至七天時間,才上一次早朝。
他將政事托付給宰相。
官吏們到中書門下堂辦公。
實際上,文武百官都知道,政事由兼任尚書左仆射,吏部尚書,修國史,集賢殿大學士的李瑄執掌。
李瑄會讓李林甫不得不用執政事筆簽字。
哪怕鬨到李隆基那裡,李林甫也難以得到好處。
有時候,李隆基更願意到驪山下狩獵,叫上李瑄一起,在荒野樹林中,由禁軍圍堵獵物,展現歡樂和風采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