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九十九章 天寶九載,重要的抉擇_大唐天將軍_线上阅读小说网 
线上阅读小说网 > 綜合其他 > 大唐天將軍 > 第二百九十九章 天寶九載,重要的抉擇

第二百九十九章 天寶九載,重要的抉擇(1 / 2)

草長鶯飛二月天,拂堤楊柳醉春煙。

兒童散學歸來早,忙趁東風放紙鳶。

在這花朝季節,楊玉環想曲江花開,李隆基決定提前返回長安城。

對於華清宮的溫暖,李隆基一再回首。

那一夜的花火不忘,此是他享樂的天堂。

他覺得自己的後半生,都將會如此,他與他的玉環娘子一起,春在長安,冬在華清。

唯一的遺憾,就是歲做不饒人。

在有限的歲月中,李隆基隻想享樂。

他在華清宮的時候,平均七日一朝。

那時的文武百官認為是天寒地凍,聖人年紀大,不能傷害身體。

平民百姓也能理解。

六十多歲了,花甲之年。

太宗皇帝活了五十二歲,高宗皇帝活了五十六歲,中宗皇帝活了五十四歲,睿宗皇帝活了五十五歲。

百姓和大臣,都認為李隆基年紀大,頤養天年是常理。

但回到長安,哪怕是春意洋洋的季節,李隆基也經常數日不朝。

他可以起早,和楊玉環一起到太液池、曲江賞花。

然絕對不會去參加早朝。

此時朝堂不倫不類,首席宰相李林甫沒有決策權,李瑄隻是第三宰相。

李隆基認為李林甫老了,但他不想罷去李林甫的右相之位。

哪怕高力士暗示這樣會使矛盾越來越大,李隆基依舊無動於衷。

如果李隆基勤於朝政還好,但他偏偏隻過問一些軍政大事。

他掌控權力,卻無心去理枝末。

這種怠政現象,使兩派力量傾斜。

在明爭暗鬥中,時間邁入天寶九載三月。

李隆基並沒有兌現他的承諾,今日過年連續下雪,李隆基依舊在華清宮享樂。

隻是再次表演的花火,讓他走出華清宮中。

天寶九載的三月下旬,李隆基從華清宮回到長安城,比以往更晚。

彈指一晃的天寶八載發生許多大事。

對李瑄意義最重大的,要當屬裴靈溪為李瑄誕生長子。

去年八月,在李瑄徹夜難眠的等待中,母子平安。

李瑄心中的石頭終於落地。

一臉數日,都沉浸在喜悅中。

李隆基按照承諾,在滿月的時候,賜李瑄繈褓中的長子為太中大夫。

這是一個標榜身份的從四品散官,代表著身份尊貴。

李瑄為長子起名李奕,有著積累、光明的含意,李瑄希望兒子將來能博學多才,光明正大。

另外讓李瑄高興的是,去年六月,薑月瑤懷有身孕,十月霜兒也有喜。

李瑄希望她們能在今年順利誕生子女。

天寶八載,長安最有資曆的大臣,有唐以來可以與李延壽、劉知幾齊名的史學家,秘書監吳兢逝世,享年七十九歲。

李瑄親自為他題墓誌銘,讚歎吳兢是“董狐、太史公”那樣的史家。

曾經張說為宰相的時候,請求吳兢更改幾個字,哪怕跪地,依舊被吳兢義正言辭地拒絕:“如果順從您的請求,那麼這部史書的筆法就不能算是正直的了,這怎麼能讓後世相信呢?”

所以李瑄才會用董狐直筆讚美吳兢。

吳兢死後,李瑄用一個月時間,整理史料,發現近幾年的史料從戰爭到民生,以及地方事跡,都有一定隱喻。

李瑄沒有告訴李隆基,而是下令將史料封存,入國史館典藏。

同時,八月的時候,永嘉郡太守王忠嗣因病去世。

年輕時王忠嗣賽高原苦寒,驍勇絕倫,難免留下傷病。

再加上離開軍旅,鬱鬱寡歡,一病不起。

這位年僅四十五歲的盛世名將,退出曆史的舞台。

沒有人不為他惋惜。

李隆基得到此消息後,並沒有對王忠嗣進行追封。

本來李瑄想將太公尚父廟,改為武廟,增加武廟六十四將,把王忠嗣位列其中。

但看到李隆基對王忠嗣的淡漠後,李瑄決定等以後再說。

曆史上的王忠嗣生前是悲劇,死後也是悲劇。

在唐代宗的時候,增設武廟六十四將,連張齊丘都能進入,但王忠嗣被排除在外。

作為王忠嗣的老部下,這或許就是李瑄今後要做的事之一。

李瑄可以想象,王忠嗣去世以後,東北的胡兒彈冠相慶。

因為王忠嗣是安祿山的大威脅。

等國家有難的時候,就算李隆基看王忠嗣再不爽,也會重新征用他。

現王忠嗣一死,軍事上隻剩下李瑄這一個大敵。

在天寶九載二月,李瑄的好友王維的母親去世。

王維從小喪父,是他的母親一手將他撫養長大。

由於王維的母親信奉佛道,以佛教菩薩維摩詰為名稱,起名“維”,字“摩詰”。

因此,王維辭去所有官職,為母親守孝三年。

處理完母親葬禮後,王維向李瑄告彆,表示暫時不能支持李瑄的新法推行。

李瑄理解王維的喪母之痛,沒有布置酒宴,隻是出長安為王維送行……

去年五月,李瑄徹底解決府兵製之事。

府兵雖然製崩壞,但遺留的問題非常多。

全國依舊有許多折衝府,屍位素餐的人比比皆是,連累地方和國家財政。

自西魏起,至北周、隋唐,府兵製閃耀一時。

這種戰時為兵,停戰為農,兵農合一的製度,在一百多年間,叱吒風雲。

但是從高宗皇帝、武則天以來,戰事不斷,兵役繁重,百姓避役,兵士逃亡,使府兵有逐漸有瓦解的趨勢。

到李隆基治下的開元前期,尤為明顯。

那時邊軍雖眾多,但良莠不齊,折衝府兵員開始逃亡,開元十年的時候,張說上奏李隆基修改條令,減少勞役招募壯士,是以“募兵製”形成。

府兵製的崩壞主要還是土地兼並日益嚴重,均田製遭到破壞。府兵征發的對象本是均田製下的百姓,均田製破壞,府兵製也就失去了賴以存在的經濟基礎。

因為無地可分,折衝府必無兵可交。

先前,折衝府有木契、銅魚,朝廷征發時,便下敕書與木契、銅魚,都督與郡府參驗合符時,然後才發兵。

在折衝府無兵可交的情況下,應充府兵者皆逃匿。

留下折衝府,必然會影響朝廷的行政。所以李瑄在摸清楚各地的折衝府後,和曆史上的李林甫一樣,開始整治。

他奏停折衝府上下魚書,標誌著府兵製徹底破壞。

他比李林甫更狠,把諸折衝府兵士、馬匹、武器等都上繳長安。

但是保留各級“折衝都尉”的職事官,作為對邊將身份標榜。

實際上,諸郡已經徹底消亡折衝府,其管理的屬吏皆取消,等著考核,選擇優良。

節省朝廷一大筆開支。

那些被裁掉的官吏,平時翹著腿就能吃空餉,現在卻對李瑄產生憎恨。

因為李瑄太絕,把他們飯碗斷了。

募兵製實行,其最大的劣勢,就是讓財政負擔加重。

但李隆基將此變為節度使,由節度使收地方賦稅養兵,看似減少朝廷財政負擔。

但掌軍政財為一身的節度使,終將尾大不掉。

曾經,張說從六十萬府兵中選擇十三萬精兵,充實京師的禁軍,甚至還組成彍騎衛隊。

使得長安兵強馬壯。

但再精的兵,三十年後,安逸享樂,又有幾分戰鬥力呢?

李隆基認為最優良的馬匹,最精製的鎧甲在長安,再加上他得意的“監軍製度”,足以讓他掌控天下。

他以為的“強乾弱枝”,早已扭轉為“弱乾強枝”。

他認為忠心耿耿的邊將,正在守衛著他的江山。

他在楊玉環的羞花之容下,醉生夢死。

或許去年剛開通的荔枝道上,剝下鮮嫩的荔枝皮,美人一笑,比什麼都值。

去年七月的時候,在以吐蕃懷恩讚普、回紇英武可汗、南詔雲南王為首,還有西域等數十個國家、部落,聯名上書尊李隆基為天可汗。

享受和李世民一樣的榮譽。

這讓李隆基更加膨脹。

……

去年八月十四日,西域小國護密國王羅真檀入朝,他看到長安的繁華,不想回去,請留宿衛,李隆基許之,拜為左武衛將軍。

護密國是李隆基在開元八年冊封的小國,當時大食誘護密部,其心向唐庭,守節不從,所以李隆基封其為王。

羅真檀到長安享福以後,其在長安為質的兒子,回護密繼承王位。

也是這個月,吐火羅葉護請發兵擊朅師國。因為朅師國似乎與大食眉來眼去。

以前朅師有前科,一直以吐蕃馬首是瞻,李瑄降伏吐蕃後,朅師才投靠大唐。

但大唐終未有兵馬在朅師。

李瑄對此沉默,因為他知道接下來西域要發生一係列大事。

李隆基現在是獨尊天下的“天可汗”,對不朝拜的大食肯定是不順眼的。

他同意吐火羅葉護攻擊朅師國。

同時,膨脹的李隆基詔令黑衣大食的領袖艾布阿拔斯,讓他納供於大唐,並退出昭武故地,恢複大唐舊封。

艾布阿拔斯本來不是哈希姆家族的領袖,他在天寶八載,繼承哥哥的族長之位,並得到黑衣大食“伊瑪目”的職位。

伊瑪目是率領者,表率的意思,表明艾瑪阿拔斯成為哈希姆家族的領袖。

李隆基問李瑄大食局勢的時候,李瑄分析艾瑪阿拔斯必將推翻倭馬亞王朝,成為阿拉伯帝國新的掌控者。

曆史上的阿拔斯王朝存在五百年,在蒙古西征的時候,與阿拉伯帝國一起轟然倒塌,朝代與國家,同時埋入曆史的塵埃中。

從此,阿拉伯不再是一個國家。

李隆基認為艾瑪阿拔斯一個起義軍的新繼任者,會畏懼大唐的天威,任由他拿捏。

殊不知在詔書到達大食的時候,艾瑪阿拔斯率軍攻占大馬士革,推翻伍麥葉王朝統治。以艾布·阿拔斯為首的哈希姆家族利用人民起義的成果,被擁立為哈裡發。

開國君主沒一個簡單的,艾瑪阿拔斯可是自稱“薩法赫”,此為屠夫之意。

意思是要鐵血統治大食,李隆基的詔書,不僅不會讓新銳的艾瑪阿拔斯俯首稱臣,還會讓他憤怒。

黑衣大食出使大唐,從來都是平等的禮節。

大唐憑什麼統治大食?

他們認為自己高貴不可侵犯,李隆基這種無疑是對他們的褻瀆。

哪怕戰勝吐蕃也不能,因為他們心中有至高無上的神祗。

……

天寶八載的科舉,李瑄錄取進士足足六十八人。

震驚朝野!

因為科舉錄取的進士,往往是二三十人。

同時,吏部銓選官吏全部完成。

因為趙奉章考核掉的官吏,有數百人。


最新小说: 玄洲客 啟示專利局 漫威世界的唯一玩家 武聖從鐵襠功開始 詭影古玩事件 諸神樂園 奔騰年代:大國軍工崛起 重生之拚搏時代 帶球跑五年,絕嗣總裁失控吻 是你要陪白月光,我娶京圈公主你哭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