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章 楊玉環的櫻桃饆饠,安祿山封王,蝶戀花,最後的法令_大唐天將軍_线上阅读小说网 
线上阅读小说网 > 綜合其他 > 大唐天將軍 > 第三百章 楊玉環的櫻桃饆饠,安祿山封王,蝶戀花,最後的法令

第三百章 楊玉環的櫻桃饆饠,安祿山封王,蝶戀花,最後的法令(1 / 2)

曲江暮春,像是一幅色彩漸淡的畫卷,花褪殘紅,綠肥紅瘦。

那柳岸如舊,微風輕拂,柳枝搖曳,落花隨水漂流。

李瑄提前到達曲江柳岸,看著如遲暮美人一樣的曲江,回憶曾經在這裡與賀知章和李白相遇。

物是人非,賀知章早已逝去,李白現正在睢陽“舉杯邀明月,對影成三人”。

他多次給李瑄寫詩,李瑄也回贈。

李白知道自己回不到長安,從未讓李瑄幫他向李隆基求情。

朝野都明白李白是被李隆基趕出長安的。

“賜金放還”,隻是對李白離開宮廷的美化說法,是世人對李白才華的認可和補償。

同時,李隆基以此表現他對李白的寬大處理,體現皇帝的恩德與仁慈。

李隆基完全可以將李白貶到郡縣為官,但他沒有。

李瑄在柳岸徘徊大概一刻鐘後,李隆基的車駕,從夾道到達曲江。

此行,李隆基特意召集他的兒孫跟隨,這是他在暮春時間,最後一次在曲江遊玩。

當然,楊釗和“五楊”也跟隨其中,他們現在就像李隆基的家人一起,逢宴必請。

五楊表麵上與李瑄相安無事,實際上在李瑄一年多的壓製下,不滿的情緒到極點。

連楊釗都受製於虢國夫人,遠離李瑄。

此時的楊釗,已經改名為“楊國忠”。

去年的時候,他認為圖讖上有“金刀”,與他的名字“釗”吻合,是為不詳。

所以他請求李隆基賜名,以示忠誠。

自改名楊國忠後,李隆基對楊國忠愈發喜愛。

“臣拜見聖人,拜見娘子!”

李瑄到達曲江的夾道旁,向李隆基拱手拜道。

“七郎免禮!”

李隆基請李瑄平身。

他的身體看起來硬朗,實際上兩鬢斑白。

或許是沉浸在溫柔鄉中,每日快樂,使他的精氣神遠非同齡人可比。

“適逢暮春,天氣清爽,召七郎來,與我結遊,賞曲江最後春光!”

李隆基捋了捋胡須,向李瑄說道。

歌舞升平,滿朝花錦,他認為這是李瑄治理天下的功勞。

“願聖人和娘子可以儘情儘興。”

李瑄向李隆基和楊玉環祝福道。

“哈哈……”

李隆基大笑一聲後,吩咐兒孫們在曲江隨意玩樂,自由宴飲。

他和楊玉環一起,帶著楊氏姐妹,遊覽芙蓉園。

李隆基一直邀請李瑄並行,遊覽風光景色。

在這種情況下,楊國忠和五楊也得退後一步。

李瑄能感受到銳利的目光,直視他的背後。

但他卻沒有一點如芒刺在背的感覺。

楊玉環看似漫不經心,實則這是她最美好的時刻。

在此花中,楊玉環千般嫋娜,萬般旖旎,似垂柳在晚風前。

她也是曲江中最迷人的一景,雖然她時不時搭一句話,但她沒有刻意去看李瑄,隻是用心。

大概遊覽一個時辰,李隆基也累了。

他與李瑄、楊玉環一起登上紫雲樓,這裡已經提前備好美酒和點心。

此在樓外的廊上,李隆基讓李瑄陪坐,憑欄而望曲江的潭水和花樹。

“三郎,我要去做櫻桃饆饠,你們在此稍等……”

楊玉環沒有落座,而是向李隆基一禮後說道。

“玉環且去!”

李隆基向楊玉環回話後,又向李瑄說道:“七郎有福氣了。玉環所作的櫻桃饆饠,為天下一絕。”

“這是聖人的厚德賞賜。”

李瑄笑著回答。

饆饠是一種包有餡心的麵製點,需油煎而成,裡麵的餡料以肉為主,一般都是羊肝饆饠、蟹黃饆饠等,以葷餡為主,呈卷狀,兩邊開口。

李瑄來大唐這麼久,還沒有見過水果饆饠。

“看曲江子孫滿堂,我也算享儘天倫了。七郎是孝子,覺得我這些兒子中,誰最孝順。在我百年之後,會好好侍奉玉環!”

李隆基在廊上指著下方以家庭為單位,嬉戲的兒女子孫。

他們或大或小,多已成家立業。

他甚至已經有重孫。

有的時候,李隆基是清醒的,知道人生不過百年,秦皇漢武追逐癡迷長生,不免一場空,他要為楊玉環的將來考慮一下。

“聖人洪福齊天,必然千秋萬歲。”

李瑄麵對李隆基的問題,不好回答。

因為這句話中的牽扯很大,他如果說壽王最孝順,難道李隆基還會廢李亨,立壽王為太子嗎?

“七郎不要再跟我說這種話了。你聽到的消息,肯定比我聽到的多得多。”

李隆基強要李瑄回答。

“恕臣直言,諸王恭孝,皆不如太子。太子能孝順,滿朝文武看在眼裡。”

李瑄隻好如此回答。

李隆基的話也可能是在試探他。但李瑄早有自己的計劃,太子李亨也是他的唯一答案。

“我也如此認為。張太師曾說過,太子英姿穎發,儀表非常,雅類聖祖,此社稷之福也。”

李隆基含笑點頭。

他最近聽說李瑄和李亨有矛盾,現在看來,這是風言風語。

李隆基心底裡認為李亨是孝子,所以忽視了曾經李瑄救他,讓李亨與皇位失之交臂,從而引發一係列悲憤。

最起碼在表麵上,李亨的孝順,是朝野中出了名的。

自成為太子後,李亨行事謹慎,處處小心,就連生活中的一些細枝末節也從不敢大意。

天寶二年的時候,宮中專門負責膳食的尚食局做了一桌熟食,其中有一個烤羊腿,當時李亨正好被召見,他就讓太子李亨割來吃。

李亨奉命割罷羊腿,手上全是油漬,他就順勢用旁邊的餅子把手揩淨,這一動作,李隆基看到很不高興,他認為李亨還未即位,就如此浪費,如何治理天下?

但忍著沒有發作。

李亨裝作沒有看見李隆基的怒色,待慢慢將手揩拭之後,又不緊不慢地把擦過油漬的餅子拿起來,大口地吃起來。這一下大大出乎李隆基意料,不禁喜上眉梢,對李亨道:“福當如是愛惜。”

李隆基如此態度,也是李林甫整不死李亨的原因。

“有聖人這樣的開拓之主,哪怕是守成之君,可以繼享萬世。聖人可以無憂無慮,頤養天年。”

李瑄舉杯一飲而儘,向李隆基祝福。

“有理!今日我還想問七郎一事。祿山久在東北,鎮邊有功,又是我和玉環的乾兒子。我覺得他當封為郡王,授玉麟勳章,七郎以為如何?”

李隆基向李瑄問出這個問題。

李瑄是郡王,天下唯一的玉麟勳章。

此時李隆基卻要封安祿山為郡王,授玉麟勳章。

他不是心血來潮,是認為安祿山守衛邊將有功,值得此封。

“封王是聖人的事情,宰相也無法乾涉。臣也覺得安將軍勞苦功高。”

李瑄昧著良心說道。

此時的李隆基,一旦決定一件事情,九頭牛都拉不回來。

更何況,安祿山封王,其野心將更加膨脹,這是李瑄願意看到的。

但在朝野,一定會引起巨大的爭議。

安祿山已經不是異姓王那麼簡單,他是胡人。

按照大唐貴族的說法,安祿山這種粟特人和突厥人結合生下的子嗣,為“雜胡”。

一個雜胡封王,且有李瑄珠玉在前,誰會服氣呢?

李瑄知道,曆史上的天寶九載,安祿山因為各種阿諛奉承,將範陽、河北的寶物,不斷送往長安,使李隆基為安祿山開先河,封“異姓王”,這是大勢所趨。

“善!”

李隆基大讚,有李瑄同意,他就可以沒有心理壓力地下詔書,封好乾兒為郡王。

他已經想好安祿山的封號,為“西平郡王”。

“七郎,昨夜高仙芝發捷報,說擊破朅師國。而昭武故地的石國無番臣禮節,又請求攻擊石國。”

李隆基又向李瑄說道。

他認為軍政大事,有李瑄商議足夠,不必要在中書門下堂。

去年吐火羅(今阿富汗北部)向大唐申請安西兵馬進攻朅師國。

李隆基允許高仙芝出兵。

吐火羅雖然分裂,卻是蔥嶺西的最強勢力。正常情況下,大唐的兵馬很難到那裡。

但朅師(今巴基斯坦奇特拉爾)是一個彈丸小國,他就在蔥嶺西。

高仙芝一舉攻克朅師國,成為繼蘇定方之後,第二個翻越蔥嶺的大唐名將,將大唐的強大施加到蔥嶺以西。

然而蘇定方遠征,帶來的是整個大西域臣服。

就看這一世的高仙芝,會怎麼做了。

此時黑衣大食未站起來,他們雖然還控製著昭武舊地,但對蔥嶺西吐火羅一帶數十個國家的影響力減弱。

這些國家和部落,通常是誰強大,誰能影響到他們,就投靠誰。

“如果真是無番邦之禮,臣同意進攻石國。就怕邊將貪功,壞我大唐在西域的好局勢。”

李瑄模棱兩可的說道。

他意思是,相信高仙芝說“無番邦禮”,而非石國主動挑釁。

石國(今烏茲彆克斯坦塔什乾)為昭武九姓之一,是粟特人建立。

同時,石國也是距離蔥嶺最近的國度,拿下石國,將打開昭武故地的門戶。

但壞就壞在,如果石國沒有投靠大食,沒有侮辱大唐,高仙芝貿然攻破,大唐在西域的聲望,將一落千丈。

更何況李瑄知道,曆史上的高仙芝還不止這些……

“國小而不處卑,力少而不畏強,無禮而辱大鄰,可亡也!直接詔令高仙芝發兵朅師,務必生擒朅師王,我要處死幾個西域國王,來震懾大食。”

李隆基話語中充滿戾氣。

以往大唐俘虜異域君主,李隆基往往網開一麵,甚至還會給予大將軍、將領這樣的虛職,讓其在長安了卻餘生。

哪怕讓李隆基咬牙切齒的小勃律王,在被押送回長安後,也隻是幽禁起來。

現在卻想殺死他國的君主,可見李隆基心態的轉變。

“聖人……英明……”

李瑄隻是凝重地點了點頭。

“今年春,關中有大旱,常平新法派上大用,使大族難以兼並。七郎需要什麼獎勵呢?”

李隆基癮犯了,又想給李瑄獎賞。

這一年多來,李隆基賞賜過李瑄五次,每次都有金銀玉器,李瑄將其中的一部分贈給濟生堂。

“新法還未穩定,慈幼堂未建立,糾婚有眾多遺漏,聖人恩德深厚,臣不敢再討要獎勵。”

“隻是臣發現承平日久,各地官吏鬆懈,安於現狀,以為無功無過,就能高人一等。地方貪腐依然存在,即便現在震懾一時,然難改後世。”

“臣想出策略,希望能永久杜絕這種現象……請聖人過目……”

李瑄說話的時候,取出一份文書,遞給李隆基。

李隆基沒有猶豫,接過李瑄遞來的文書。

他從頭到尾讀完以後,眉頭微皺。

第一條為《考成法》。

李瑄羅列清晰,條理分明,並且解釋大唐承平日久後,官吏的懈怠,和難以遏製的貪腐現象。

甚至還有皇權不下鄉,朝廷法令無法執行,聖人意誌無法傳達的情況。

針對實際情況,李瑄希望推行考成法。

第一,登記造冊:朝廷六部和禦史台等府衙將擬辦之事按地域遠近、時間緩急登記造冊,限期完成,按月考查。

第二,逐月檢查:六部和禦史台按賬簿登記事項,逐月進行檢查。每完成一件登記一件,未完成必須如實申報,陳述因果,否則論罪處罰。

第三,中書門下堂監督:宰相們根據賬簿登記,對六部的稽查工作進行查實,確保考核的公正性和有效性。

考成法的最終目的,是整飭吏治,改變輕浮風氣,提高官吏辦事效率,為民謀福。

通過設立詳細的考核標準,考成法能督促官員履行職責,減少腐敗現象,提高了各地官府的行政效率。李瑄希望能形成一套完善的官員考評機製。

這是在逼迫官吏有為。

李瑄的第二條,改租庸調為一條鞭法。

將各郡縣的田賦、徭役及其他雜征總為一條,合並征收絹錢,按畝折算繳納,簡化稅製,方便征收稅款。

最重要的是,地方官員難以作弊,增加財政收入。

這是把地方官吏的命根斷掉。

一條鞭法有利於減輕百姓的負擔,使百姓擺脫了一部分勞役束縛。

更讓百姓對大族、豪強的依附減少。

兩法在大唐非常理想,若成,國家必然走向新台階。

但李瑄知道,大唐和後世的大明不同,兩法必須要軍隊保駕護航,隨時鎮壓。

否則既得利益者一定狗急跳牆。

李瑄的常平新法他們能忍,那是因為常平新法損害的是大族和豪強的利益。

沒有地方官府撐腰,他們隻能忍。

但考成法和一條鞭法,損害的是官吏的利益。

當地方大族,官吏,一起得罪。

必然會有動亂發生。

“法令嚴苛,恐地方不可承受。”

李隆基緩緩向李瑄說道。

曾經姚崇、宋璟的法令,和此一比,簡直是小巫見大巫。

“臣一直強調治吏,然而對於治吏的法門,依舊是以往的考核、審查,此雖能揪出一些濫竽充數者,但依舊有許多隱藏更深的害群之馬。長此以往,官吏會想法設法逃避,越來越腐朽墮落。現臣拿著錘子,站在大唐的地圖上俯視,臣一直緊繃著弦,地方官吏已經知道臣落錘的位置,和臣捉迷藏……”

“吏部的考核,他們合格,不代表他們能力;禦史台監察,他們無罪,不代表他們明淨;他們欺上瞞下,陽奉陰違,地方百姓不知道他們的貪婪,將怨恨指向朝廷,而他們賺得盆滿缽滿,用這些民脂民膏,萌蔭子孫。這是豪強的誕生……”

“臣和聖人想象的一樣,兩法很難成。但臣願意排除萬難,敢當人先。整飭吏治一定會像常平新法一樣順利。”

“揚湯止沸,不如釜底抽薪。臣手持錘子,就是在揚湯止沸。一旦一條鞭法和考成法完成,是為釜底抽薪。我李唐對江山的統治,也必然固若金湯……”

李瑄曉之以理,動之以情,繪聲繪色地忽悠李隆基。

他了解李隆基,隻要在李隆基心中種下種子,畫上藍圖,讓李隆基認為一條鞭法和考成法能實現。

就算朝廷文武百官反對也沒用。

“七郎言之有理!”

李隆基信了李瑄的鬼話,主要是常平新法的順利,慈幼堂和濟生堂帶來的聲望。

讓李隆基對李瑄的能力深信不疑。

可以試試!

反正都是由李瑄一手推動,失敗也有人背鍋。

“那明日早朝,臣提出考成法和一條鞭法,與群臣說明。文武百官一定會反對,但臣會與他們辯論。”

李瑄試著向李隆基說道。

暗示李隆基明日要早朝。

“可!明日我會參加早朝。”

李隆基點頭說道。

他的想看看李瑄怎麼贏得文武百官的支持。

“櫻桃饆饠來了……”

就在這時,楊玉環親自用端著一個水晶盤從門內走出。

水晶盤上,摞著整整十個櫻桃饆饠。

一上來,清新的香味,便掩蓋玉案上的其他點心。

李瑄沒吃過櫻桃饆饠,隻見和印象中的油炸饆饠不同,楊玉環所做的櫻桃饆饠似乎是蒸的。

“七郎嘗一嘗……”

楊玉環坐下後,先為李隆基遞一個櫻桃饆饠,然後素手拿起一個櫻桃饆饠,遞給李瑄。

“多謝娘子賜膳……”

李瑄向楊玉環微微一禮後,接過櫻桃饆饠。

此時李隆基已經吃起來,看起來滿臉陶醉。

在楊玉環嫵媚又清正的目光中,李瑄也咬了一口櫻桃饆饠,薄餅裹著櫻桃肉,甜甜的,香嫩爽口。

李瑄覺得還不錯,回去可以試著做一下,給薑月瑤、裴靈溪她們嘗一嘗。

“七郎覺得這櫻桃饆饠和其他饆饠相比如何?”

楊玉環很在意李瑄的感受。

“回娘子,這是臣吃過最美味的點心。”李瑄回答道。

“七郎還是這麼會說。”

楊玉環淺淺一笑,心中非常高興。

這是她根據原有的饆饠,特意發明的水果類型饆饠。

區彆於油膩的肉饆饠。

李瑄說好吃,讓楊玉環有一種成就感。


最新小说: 速通武林,拳鎮諸天! 賭癡開天 大唐:重生李承乾,開局自請廢太子 神幻星宇之十二星聖 穿進獸世禦獸,我的動物園太治愈 大導演從跟影後離婚開始 問鼎:重生後我權勢滔天 玄幻:從煉製合歡丹開始長生! 吞噬星空之銀河之路 雙靈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