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食騎兵援軍的速度,出乎李瑄意料。
他本打算到薩末鞬城嚇唬一下呼羅珊總督。
現在則放棄這個想法,將兵馬駐紮在瑟底痕城南部十五裡的原野上。
步兵為營鎮,騎兵隨時待命。
實際上從李瑄的軍隊駐紮地,到大食騎兵所在的缽息德城,也不過五十裡的距離。
大戰一觸即發。
大食的大埃米爾也有顧慮,之前的戰鬥輸得太慘,而且大唐的騎兵還有許多,使大埃米爾暫成對峙狀態。
等敘利亞的兵馬到達,完成兵力的優勢,確保必勝。
除此之外,伊拉克地區、埃及地區,以及帝國其他行省,也在急速行軍,到達河中地區。
在黑衣大食,伊拉克地區為中樞,毫無疑問是最強大的,同時也是納稅第一。
納稅和實力呼羅珊地區次之,埃及再次。
能將主要行省的兵馬千裡調度,代表大食傾儘全力。
大埃米爾未主動進攻,李瑄也樂見其成。
不過李瑄表現出強勢,派遣探馬多逼近其營壘,挑逗試探。
他在等待車神塞率領的經略軍、長城軍臨近薩末鞬城西麵後,發動全部騎兵,對大食近衛騎兵進行圍殲。
大埃米爾的騎兵也在打探唐軍的動向,以及估算唐軍的具體兵馬。
唐軍自然不會讓大食的近衛騎兵輕易打探,探馬之間的小衝突已經開始。
唐軍由渾瑊、車光倩、馬璘領隊,追殺大食的探馬。
大食的近衛軍,以最勇猛的呼羅珊人為主。
其他就是一些征服的外族人,還有一些奴隸。
其中包括突厥奴。
突厥奴是數十年來西突厥、突騎施進入河中後,大食人新降服的。
而且此時的突厥奴在大食近衛軍中,隻有千人左右。
現在的突厥奴僅僅是奴隸,沒有任何權力可言,被大食人控製得死死的。
曆史上的突厥人能在大食逆襲,完成“挾天子以令諸侯”的壯舉,是在黑衣大食第八任哈裡發穆阿台綏姆以後,穆阿台綏姆為了製衡波斯相權階級,正式啟用突厥人,並將他們引入大食教,以至於養虎為患,突厥人徹底起飛。
現在上千突厥奴的騎射,對大唐無威脅。
大唐有一萬多葛邏祿輕騎,戰鬥力不比突厥騎兵差,更何況大唐聯軍的主力是安西軍和北庭軍。
在瑟底痕城到缽息德城這段距離,經常能看到唐軍追著大食近衛軍跑。
大埃米爾惱怒,他更確定唐軍在引誘他們去進攻瑟底痕城的唐軍營壘。
按兵不動,等待越來越多的援軍,同時防止唐軍進攻薩末鞬城才是上策。
“大都護,米國、史國、安國、布哈拉等國向小王傳遞消息,隻要您一聲令下,他們將動全國之兵,出國配合您!”
曹國王哥羅仆祿來到李瑄的營寨,向李瑄稟告道。
他們現在磨刀霍霍,正等著完成將大食教驅逐出河中的大計。
“不急!讓諸國守住國都即可。”
李瑄搖了搖頭,拒絕哥羅仆祿的請求。
現在還不是時候。
粟特諸國兵力不多,即便能湊出三兩千騎兵,也無法起到關鍵。
他有自己的安排!
“以小王拙見,大食援軍隻有五萬騎兵,應早點將其殲滅。大食的兵力非常強大,如果拖延數月,他們會調遣更多的兵力到達河中。”
哥羅仆祿不知李瑄的計策,將自己的想法說出。
他派使者去過白衣大食的首都大馬士革,對大食有一些了解。
甚至他派人出使大唐的時候,還將這些消息帶到大唐。
相比之下,他清楚地知道大唐的中樞在長安,是非常遙遠的地方。
哥羅仆祿先後四次遣使到大唐。
他從國中挑選的胡旋女曹野那,還成為大唐皇帝的嬪妃,生下李蟲娘。
即便如此,李隆基也未答應曹國出兵河中。
哥羅仆祿知道大唐的難處,大唐太大了,調兵困難。
很早之前,他無意中從曹國商人口中得知大唐在河隴有一名非常利害的將領,擒拿突厥大可汗,打得吐蕃抱頭鼠竄。
起初,哥羅仆祿向李瑄寫信,是希望李瑄能勸說大唐皇帝出兵河中,陳述河中的資源豐富,諸族渴望天軍。
但李瑄婉拒哥羅仆祿,並回信告知哥羅仆祿靜靜等待吧!
幾天前,哥羅仆祿不明白李瑄信中的意思,現在他明白了。
天將軍早就有心鏟除邪惡的大食。
其中雖有曲折,但一切都在天將軍的掌握中。
在河中諸國的眼中,天將軍就是神人。
小國寡民,見識淺薄。
李瑄的兩場戰鬥動輒殲滅十萬,比一個小國的人口還多。
如此,河中諸國怎麼會不產生敬畏呢?
“大食雖調兵容易,但已入我甕中。我知道大食在不斷向河中調兵,他們在河中不會長久的。你告訴粟特諸國,安心等待即可。大唐與粟特諸國的友誼,堅不可摧!”
李瑄讓哥羅仆祿不用多想。
他理解粟特諸國的擔心。
經過碎葉水之戰、怛羅斯之戰,大食人連同粟特諸國一起恨上。
大食本來隻是征服粟特諸國,使其納稅上供。
現在失去理智的大食如果勝利,就算不把粟特諸國屠了,也會把他們當奴隸看待。
有如此危機感,粟特諸國才傾儘全力,幫助大唐完成此戰的勝利。
“是小王多言了!”
哥羅仆祿這才意識到自己等人操之過急。
天將軍是何等人物,當然有自己的謀劃!
事實已經證明,大唐相比較大食強大太多。
大唐的核心是中原,現隻是邊地的安西、北庭都護府,就打得大食節節敗退。
大食應該慶幸有沙漠和蔥嶺阻隔,否則大唐早就打到大馬士革。
“大都護,小王在國中為您選擇擅長胡旋舞的國中美人侍奉您,您是移駕王宮,還是派人將她送到您的營帳中。”
哥羅仆祿向李瑄低聲說道,這是粟特人一貫地拉關係舉動。
天將軍可不是高仙芝之流,他曾作為大唐帝國的宰相。
哥羅仆祿認為這樣的招待無可厚非。
“不必了,我行軍令,與將士同甘共苦,這是勝戰的因素。”
李瑄直接拒絕道。
哥羅仆祿一聽,向李瑄一拱手,他更加敬佩李瑄了。
雙方又寒暄片刻,李瑄親自送哥羅仆祿出營帳。
離開前,哥羅仆祿表示曹國還有五百騎兵,隨時聽候天將軍的調遣。
“啟稟李帥,有號稱大食使者的人被探馬捉住,他請求見您!”
哥羅仆祿離開不久,親衛向李瑄稟告道。
“嗯……帶來到軍營中。”
李瑄回應一聲。
他挺意外的,在兩軍交戰一時前來,這大食使者也是命大,因為唐軍探馬很可能射死任何出現在視野的大食人。
不一會兒,一名穿著傳統大食服飾的大食男子被帶入李瑄的營帳中。
此男子正是呼羅珊總督的幕僚長阿林·伊布拉。
他主動請纓,涉險到唐軍營寨了解李瑄,打探唐軍的虛實。
“拜見天將軍!”
到大營後,阿林·伊布拉向李瑄一拜,他說得是大食語。
說話的時候,阿林·伊布拉看向大帳主座位的李瑄。
非常的年輕,他不敢相信這個人是傳說中的天將軍。
好像很久之前,李瑄就已經揚名,時至今日,積累出如雷貫耳的聲名。
李瑄對阿林·伊布拉的大食語默然,令親衛找一名懂大食語和漢語的河中官吏,為他翻譯大食語。
“你這個時候來我軍營,不怕死嗎?”
翻譯到後,李瑄先聲奪人,向阿林·伊布拉喝一聲。
“兩國交戰,不斬來使,這是您們的唐國的話。”
阿林·伊布拉鎮定地說道。
“既然你了解我大唐,難道不知道我軍在交戰之前,會斬殺使者,提振大軍士氣嗎?”
李瑄向阿林·伊布拉嚇唬道。
聽到翻譯的話後,阿林·伊布拉麵色一變,他還真不知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