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從來不會張口閉口的說“安拉”,而是一直言“哈裡發”,隱隱表明哈裡發大於安拉。
這種不經意之間的諂媚,是艾布·阿拔斯無比信任哈立德·伊本·巴爾馬克的原因。
“那個天將軍真有那麼勇猛嗎?傳言他能將人和馬一起撕成碎片,他們親眼看著第一勇士胡馬木被天將軍撞飛數十匹馬的距離。天將軍還會邪術,他騎馬奔跑的時候,我軍戰馬不受控製亂竄。”
終於,艾布·阿拔斯脫口而出這個問題。
自怛羅斯之戰的消息傳來後,他腦海中反複回響天將軍這個名字。
無數消息,都在訴說天將軍的神勇,有人說他不是凡人。
艾布·阿拔斯也一度懷疑,但又一次的大戰,他的大將死傷,讓他也難以確信。
安拉的信仰下,不該這麼神話一個人。
但這個人正在向他們逼近,正在動搖著王朝的根本。
艾布·阿拔斯昨夜夢中驚醒,才收到這條消息,不知不覺,自稱屠夫的他,聽到“天將軍”後竟有些心寒。
“這一定是訛傳!天將軍再勇猛,也一定是血肉之軀,一百個勇士,足矣將他殺死。我們戰敗,絕不是這種因素,而是其他原因。”
田賦大臣伊薩·本·阿裡向艾布·阿拔斯回答道。
眼見為實,耳聽為虛。他可不信這種傳聞。
他知道從潰兵口中傳來的消息,往往會誇大其實,他們為自己的失敗找借口。
“我也認為有道理,天將軍的勇猛是一定的,但不會勇猛到無法戰勝。”
艾布·賽萊麥·赫拉勒開口說道。
即將前往呼羅珊地區的哈立德·伊本·巴爾馬克見艾布·阿拔斯眉頭舒展後,欲言又止。
“天將軍據說比呼羅珊總督還年輕,還能活很多年。”
艾布·阿拔斯聽說天將軍隻有二十多歲。
呼羅珊總督算是英雄豪俊,今年才三十歲而已。
天將軍比呼羅珊總督更年輕,卻屢屢戰勝呼羅珊總督。
河中大敗,讓艾布·阿拔斯心中蒙上陰影,他的表現,可以說是色厲內荏。
“我們軍隊還很強大,哪怕唐軍不停戰,我也有信心為哈裡發擋住天將軍。”哈立德·伊本·巴爾馬克內心畏懼天將軍,但話語強硬。
“你是我們軍中的希望啊!”
艾布·阿拔斯雖然這麼說,但沒有派遣近衛軍給哈立德·伊本·巴爾馬克。
他怕哈希姆城周圍僅剩下的五萬近衛軍步兵,再次折損,這樣他就無法鎮壓伊拉克地區,敘利亞地區也會出現紕漏。
而且敘利亞地區剩下的兵馬也不能調遣,還要防守羅馬帝國。
所以除了有限的兵力外,哈立德·伊本·巴爾馬克隻能依靠新招募的誌願軍。
這場議會,開了很久才結束。
會議最後,一些大臣看出,“屠夫”也有畏懼的時候。
天將軍,更令人膽怯了。
沒過多久,艾布·阿拔斯再次震怒。
兩條不好的消息,先後傳入哈希姆城。
吐火羅諸國中親大食的國家,傳書艾布·阿拔斯,薩末鞬城被唐軍強攻,上萬守軍,卻一日淪陷。
艾布·阿拔斯大罵呼羅珊總督無能,甚至用“矮子”這種羞辱的詞彙來罵呼羅珊總督。
眾所周知,呼羅珊總督非常矮小,且腿很短。
隻是呼羅珊總督五官端正,皮膚光滑,胡須濃密,舉止迷人,讓人忽略他的矮小。
在一陣暴怒後,得知呼羅珊總督自刎而死,艾布·阿拔斯又一改常態的哭泣,而且聲淚俱下。
如果呼羅珊總督能在占領安西都護府後死掉,那該多好啊!
他是想呼羅珊總督死,但不是現在啊!
在得到呼羅珊總督死訊後僅僅三天,艾布·阿拔斯又收到三萬以重裝步兵為主的敘利亞步兵,幾乎全部被唐軍殺死在烏滸水河畔,屍體把河流都堵塞了。
隻有少數會遊泳的人逃過河。
敘利亞重裝步兵一直是黑衣大食的主力,將其布置在天竺附近,也是為了震懾。
這支主力步兵的失去,讓阿拔斯王朝雪上加霜。
他們能調集的精銳兵馬越來越少。
艾布·賽萊麥·赫拉勒已經出發與天將軍談判。
哈立德·伊本·巴爾馬克也帶著兵馬和命令,前往呼羅珊地區。
隻希望國家能趕緊安穩,等喘息過後,再報仇雪恨。
但這注定是艾布·阿拔斯一廂情願!
李瑄用兵出其不意,他知道黑衣大食剛建立統治,還未完全掌控這個國家。
趁他病,要他命。
這個時候是進攻的最佳時機。
艾布·阿拔斯想不到唐軍剛經曆連番大戰後。還能整理兵馬,奔向呼羅珊地區。
所以當他得到邊境的告急後,精致的水晶杯,在他手中摔碎。
呼羅珊行省,是大食第二大賦稅來源地,如果再加上周圍的呼羅珊地區,是大食帝國的重要命脈。
他們不能失去呼羅珊!
然他最清楚呼羅珊行省兵力空虛,首府木鹿城可能連一千士卒都沒有,更彆說其他城池。
艾布·賽萊麥·赫拉勒的談判,很可能無疾而終。
哈立德·伊本·巴爾馬克注定再與天將軍兵戎相見!
他雖然寵信哈立德·伊本·巴爾馬克,但他不認為哈立德·伊本·巴爾馬克是天將軍的對手,甚至統兵能力還不如大埃米爾。
更何況情報上說,唐軍數以萬計的騎兵,頃刻間就將邊境的城堡踏平。
這一瞬間,艾布·阿拔斯慌了。
他難道再將近衛軍派出去與唐軍一戰嗎?
埃及地區、伊拉克地區的兵馬,到達以後再失敗,會直接影響到他的統治。
艾布·阿拔斯更得到消息,阿塞拜疆等行省總督,蠢蠢欲動。
這些總督覺得阿拔斯家族創立的王朝,不會持久。
連忠心的總督,都難免產生想法。
艾布·阿拔斯與大臣們商議後,決定讓哈立德·伊本·巴爾馬克在呼羅珊地區周邊的大城組成防線。
很明顯,他們來不及守衛呼羅珊行省。
以前,白衣大食經常能聯係吐蕃,在西域與大唐角逐。
現在艾布·阿拔斯陡然發現,大唐周邊竟然不再有一個敵對的強國。
突厥被滅了,大可汗被天將軍生擒;回紇被天將軍打怕了;曾經強大的吐蕃,需要大唐皇帝加封稱號。
西域,以及西域周圍上百個國家,無不對大唐俯首稱臣。
那些遊牧民族的騎射,成為天將軍手中任意驅使的武器。
艾布·阿拔斯最終又向艾布·賽萊麥·赫拉勒傳信,與天將軍談判的時候,隻要不臣服大唐,儘可能妥協一下。
他需要時間重整旗鼓!
……
大食帝國的一舉一動,沒有瞞過死對頭羅馬帝國(今後拜占庭帝國稱羅馬帝國,用拜占庭不合適)。
此時的羅馬帝國可是占領著敘利亞地區的北部,在敘利亞地區難免有一些眼線。
自大食帝國建立以來,羅馬帝國被強悍的大食人打得抱頭鼠竄,屢屢丟棄土地。
巔峰的時候,大食人占領了小亞細亞,進攻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。
羅馬帝國能穩住陣腳,也隻是趁著白衣大食後期的腐朽而已。
現在羅馬帝國的統治姓氏是伊蘇裡亞王朝,十年前,君士坦丁五世,繼承他父親利奧三世的皇位,不久後,大食改朝換代,君士坦丁五世得有一番功績。
不過君士坦丁五世的目標不僅限於此,他想取回屬於羅馬帝國的敘利亞,耶路撒冷,伊拉克、埃及。
被邪惡大食占領的國土,還有很多。
他希望有朝一日,他能像凱撒大帝一樣,加冕“大帝”的稱號。
本來君士坦丁五世想要對付可惡的保加爾人,因為他們還有屈辱,握在保加爾人手中。
但是大食帝國的動蕩,引起君士坦丁五世的注意。
在遙遠而神秘的東方,那個能製造華麗絲綢,精美瓷器的國度,一個被大食帝國稱為天將軍的男子,已經戰勝、殺死二十多萬大食兵馬,大食帝國的騎兵也幾乎損失殆儘。
現在伊拉克和敘利亞地區,兵力大大減少,且大食已經沒有援軍。
這不正是他們的機會嗎?
君士坦丁五世從未想過東方古國會有朝一日,與他們的勁敵大戰。
因為亞曆山大大帝東征,最遠也隻是到印度河流域,無法北上越過蔥領。
意味著唐軍要翻山越嶺,與大食帝國交戰。
這天將軍一定是強大的統帥!
君士坦丁五世很想派使節去大唐,但道路不通,他也知道時間來不及。
與大臣商議以後,君士坦丁五世決定禦駕親征,率領八萬兵馬,向敘利亞中南部進攻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