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家隨時都會倒塌,哈裡發要以死謝罪。
本來艾布·哲爾法爾·阿拔斯很難有機會。
但帝國大敗,君士坦丁五世的禦駕親征,給了艾布·哲爾法爾·阿拔斯時機。
哈希姆城附近,原本還有五萬近衛軍,現已經有四萬北上敘利亞,和埃及、利比亞來的援兵一起,抵抗羅馬帝國。
留守的一萬近衛軍的將領,被艾布·哲爾法爾·阿拔斯除掉,他迅速掌控這支近衛軍。
而且艾布·哲爾法爾·阿拔斯也有自己的親信。
他認為此時出擊,是最佳時機。
艾布·哲爾法爾·阿拔斯雖然和他哥哥一樣心狠手辣,但他沒有像他哥哥那樣愛麵子。
他知道想要拯救黑衣大食,必須不惜一切代價,與天將軍求和,得喘息的時機,然後打退羅馬帝國。
艾布·哲爾法爾·阿拔斯向伊拉克地區的貴族傳信,這些貴族全都怨恨艾布·阿拔斯的無能統治,願意尊艾布·哲爾法爾·阿拔斯為新任哈裡發。
在艾布·阿拔斯發狂的時候,艾布·哲爾法爾·阿拔斯率領兵馬衝入皇宮。
那些守衛宮門的衛士,竟主動為叛軍打開大門。
艾布·阿拔斯的親信不是被李瑄殺死、俘虜,就是前往敘利亞。
還有一些頑固,被艾布·哲爾法爾·阿拔斯暗中除去,偌大的皇宮,能為艾布·阿拔斯賣命的,已無幾人。
“為什麼有刀兵之音?”
艾布·阿拔斯聽到聲音後很奇怪,天將軍不可能這個時候打過來啊!
“嘭!”
艾布·阿拔斯準備出殿去看的時候,殿門被推倒,兩名渾身是血的皇宮衛士,躺在門板上。
“放肆!你們想乾什麼?”
艾布·阿拔斯見近衛持刀闖入,勃然大怒。
但這些近衛軍沒有回應艾布·阿拔斯,而是緩緩讓開一道口子。
艾布·哲爾法爾·阿拔斯在一眾大臣的擁簇下,出現在艾布·阿拔斯視線中。
“哲爾法爾,你想叛亂嗎?”
艾布·阿拔斯意識到事情不對,質問艾布·哲爾法爾·阿拔斯。
這是他最信賴的弟弟。
按照大食的傳統,哈裡發死去後,要將聖位,傳給自己的侄子。
艾布·哲爾法爾·阿拔斯,沒有資格繼承哈裡發之位。
“當年兄長將伊瑪目的職位傳給你,是看錯人。你辜負安拉,辜負國家,辜負百姓,辜負兄長的信任,已不配哈裡發的尊位。請取下皇冠謝罪!”
艾布·哲爾法爾·阿拔斯義正言辭地向艾布·阿拔斯說道。
在他眼裡,已經沒有艾布·阿拔斯這個兄長,隻有即將到手的哈裡發。
當初兄長要是把伊瑪目的職位交給他,國家絕對不會成為這樣。
他等這一天已經很久了。
黑衣大食剛起義時的領袖是伊布拉欣,為整個哈希姆家族族長,合法主義派的伊瑪目,譯為“領袖者”。
隻是伊布拉欣為大義而遇害,在關鍵時刻將哈希姆家族族長和伊瑪目的位置交給弟弟艾布·阿拔斯。
阿拔斯家族,就是就是哈希姆家族的一員。
剛成立黑衣大食,艾布·阿拔斯就將國都改為哈希姆城,代表他們來自於先知的神聖血脈,和龐大的利益團體。
艾布·哲爾法爾·阿拔斯自認為自己也可以勝任族長之位,如果伊布拉欣當初高看他一眼,國家就不會被艾布·阿拔斯搞得支離破碎。
“是他們太蠢,我用錯人。我對你不薄,為什麼忤逆?”
艾布·阿拔斯沒有了鐵血,心中隻剩恐懼。
“你難辭其咎,你隻有謝罪,國家才會有新的希望。拔出你的劍,像勇士一樣自刎,彆逼我們動手。”
艾布·哲爾法爾·阿拔斯不為所動,眼中儘是冷酷。
“我是安拉在大地上的影子,誰敢取締我,就是褻瀆安拉。”
艾布·阿拔斯見近衛軍背叛他,試圖用安拉喚醒艾布·哲爾法爾·阿拔斯身邊的追隨者。
“我也是!”
艾布·哲爾法爾·阿拔斯隻是吐出這個詞。
這種話,說給百姓聽聽就行了。
現在說這些有什麼用?
艾布·哲爾法爾·阿拔斯身邊的王宮大臣,都不理會這個昔日發誓效忠的君主。
他們都在為自己考慮!
即便天將軍太強大,也需要替罪羔羊。
隻有哈裡發,才夠這個份量。
“哲爾法爾,我可以退位,將哈裡發傳位給你。看在我們是兄弟的份上,讓我在哈希姆城活著!”
艾布·阿拔斯跪在地上,苦苦向弟弟哀求道,老淚縱橫,像是放棄自己的尊嚴一樣。
“你最看重尊嚴,今日你跪在這裡,明日殿中所有人,都會被碎屍萬段。”
艾布·哲爾法爾·阿拔斯哪裡看不出艾布·阿拔斯在迷惑他,等待出征的近衛軍救駕。
隻有艾布·阿拔斯死去,在敘利亞作戰的近衛軍和軍隊,各地總督才會聽他的話。
話音落,艾布·哲爾法爾·阿拔斯向左右使了一個眼色。
兩名將領拿著白綾上前,趁著艾布·阿拔斯跪地還未起身的時候,一下就套住艾布·阿拔斯的脖子。
根本不給艾布·哲爾法爾·阿拔斯一絲機會。
艾布·阿拔斯本能地拔劍,三名文官眼疾手快,繞過去按住他的手和腿,又一名文官抓住艾布·阿拔斯的頭發。
正如艾布·哲爾法爾·阿拔斯所說,今日艾布·阿拔斯不死,明日他們都會被碎屍萬段。
艾布·阿拔斯不想體麵,他們就幫他體麵。
艾布·阿拔斯一句話也說不出來,眼睛凸出,嘴中不斷流口水,他四肢掙紮,但無法掙脫,直到臉色脹起來,眼神變得無神空洞……
哈裡發,不該是這樣的結局啊!他的歸宿,是和安拉相見。
臨死前,艾布·阿拔斯想得不是弑兄篡位的艾布·哲爾法爾·阿拔斯,而是他的夢魘天將軍……
黑衣大食的開國君主,比曆史上還提前一年多死亡。
是金子總會發光,繼位者依舊是艾布·哲爾法爾·阿拔斯。
隻是此情此景,艾布·哲爾法爾·阿拔斯無法將他的名字改為“曼蘇爾”,更無法建築西方明珠“巴格達”,那聞名古今的“智慧宮”,也不知何時會登上曆史的舞台?
“去向天將軍談判,哪怕掏空王宮,也要讓天將軍止住腳步。他占領的土地,不要奢望用談判要回來。我們隻有保存實力,才能一雪前恥。以前,我們從聖城的沙漠出發,得到帝國的輝煌。有敘利亞地區、伊拉克地區、聖城地區、埃及地區等地的富庶,我們就還會有明日的壯大。”
艾布·哲爾法爾·阿拔斯將早已安排好的使者派出去,力求停戰。
割地賠償,滿足天將軍一切條件。
即便臣服大唐皇帝,年年進貢,也在所不惜。
這是艾布·哲爾法爾·阿拔斯的隱忍。
向羅馬帝國求和,一定會被要求割讓耶路撒冷等地,那樣對大食帝國太危險了,如利劍懸頭。
羅馬帝國和天將軍,艾布·哲爾法爾·阿拔斯選擇對抗前者,與後者媾和。
繼承哈裡發之位後,艾布·哲爾法爾·阿拔斯立刻向天下宣告艾布·阿拔斯的罪過,聲稱其已經自殺向安拉請罪。
艾布·哲爾法爾·阿拔斯又派人到前線安撫與羅馬帝國大戰的士兵,許諾其統領大埃米爾的職位,得到前線將領的效忠。
百姓們因艾布·阿拔斯死去,怒火稍微平息。
但阿塞拜疆等總督,還有在埃及的阿布杜拉對艾布·哲爾法爾·阿拔斯的繼位非常不服氣,他們出聲對艾布·哲爾法爾·阿拔斯討伐。
阿布杜拉是艾布·哲爾法爾·阿拔斯的叔父,在阿拔斯王朝的建立中,功績與艾布·哲爾法爾·阿拔斯不分伯仲,自然是不服的。
他認為自己在埃及,侄子偷取了哈裡發的位置。
他第一時間,想要召回在敘利亞前線的埃及兵卒。
艾布·哲爾法爾·阿拔斯的處境非常困難,他希望天將軍能同意求和,給他回旋的空間。
當得知唐軍輕騎到刺夷後,艾布·哲爾法爾·阿拔斯更確定唐軍會西進。
艾布·哲爾法爾·阿拔斯也做好親自到敘利亞地區,與君士坦丁五世作戰的準備。
敘利亞地區的大食士卒以防禦為主,死守十餘座城池。
氣勢洶洶的君士坦丁五世,隻占領三座城池,待大食近衛軍到達後,就難以再推進。
大食近衛軍以重裝步兵為主,收拾不了唐軍,對付羅馬軍時,還是很凶悍的。
雙方互有勝負,君士坦丁五世一時間難以攻下。
敘利亞北部戰場呈焦灼態勢。
在這期間,艾布·哲爾法爾·阿拔斯的特使快馬到達呼羅珊行省的阿比瓦爾德城,求見天將軍。
“你們的哈裡發挺厲害的,不聲不響就把艾布·阿拔斯給換了。”
李瑄聽到這個消息後,微微驚訝。
艾布·哲爾法爾·阿拔斯,應該就是阿拔斯王朝五百年間最偉大的哈裡發,曼蘇爾!
對標的是大唐的李世民,文治武功,將大食帝國打造成當時最強大的帝國,沒有之一。
可惜!這個時空,有李瑄的出現。
“薩法赫冒犯了天將軍,所以受到應有的懲罰!”
大食特使向李瑄回複道,一臉真誠。
他的名字叫艾布·阿尤布·蘇萊曼·毛裡亞尼,是艾布·哲爾法爾·阿拔斯對心腹,有“宰相之才”。
艾布·哲爾法爾·阿拔斯也承諾過任命他為新任維齊爾。
“艾布·阿拔斯作為開國君主,在位時間卻這麼短,或許還有比他在位更短的哈裡發。”
李瑄意有所指地說道。
“偉大的天將軍,我們的哈裡發和薩法赫不同,是渴望和平,心懷虔誠的。大唐是天朝上國,應該會有氣度原諒我們,止戈停戰!”
大食特使微微一笑,恭維李瑄的同時,表示新任哈裡發不一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