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七十三章 安祿山稱帝,哥舒翰出潼關,突襲長安_大唐天將軍_线上阅读小说网 
线上阅读小说网 > 綜合其他 > 大唐天將軍 > 第三百七十三章 安祿山稱帝,哥舒翰出潼關,突襲長安

第三百七十三章 安祿山稱帝,哥舒翰出潼關,突襲長安(1 / 2)

金杯同汝飲,白刃不相饒。

李瑄拜相之前,已經料到會有昔日的麾下在今日擋住他的去路。

“他殺了烏帥!”

烏懷願的親衛見烏懷願身死,立刻就要拚命。

主帥死,親衛斬,這是鐵律。

哪怕烏懷願不得人心,也不會虧待保護身家性命的親衛。

“慢!”

“烏懷恩已死,當迎接李帥入涼州城主持大局。爾等不必為烏懷恩都付出生命。”

這名殺死烏懷恩的衙將舉槍大喝道,讓他們不要再做無畏的抵抗。

在這種情況下,親衛並不會因為烏懷願死而株連。

抵抗才會沒有活路。

這名衙將名安太玄,年少的時候就做過李瑄的親衛,可惜是李瑄在河隴時最後一波親衛,沒有立下功績。

安太玄是李瑄愛將安重璋的堂弟。

和安重璋一樣,安太玄善騎善射,多謀善斷,並處事果決。

而且安太玄的父親、伯父、叔父等都在隴右牧監擔任官職,為大唐養馬。

他們精通養馬之道,為大唐牧監繁榮嘔心瀝血。

安太玄雖隻是衙將,但他早就猜測出涼州城會生出變故,所以自烏懷恩到來後,他假裝與烏懷恩親近,並高呼靠近!

使烏懷恩放下戒備,飲恨當場。

安太玄的一聲高喝,也讓城樓上眾多士卒反應過來。

他們將自己的長槍、弓箭,對準烏懷願的親衛和親信。

這使得烏懷恩的親衛、親信止住腳步。

好生惡死,人之常情。

更何況死在城牆上,沒有任何意義。

“鐺鐺……”

在一陣凝重的氣氛後,烏懷恩的親衛放下兵器。

一些將士終究未拔出腰間的橫刀。

“……怎麼能這樣呢?河隴的將領,難道沒有家人居住在長安嗎?”

武威郡長史個賀仁見赤水、大鬥軍放棄抵抗,頓時對這些士卒大聲喝道。

他和李瑄沒有瓜葛,是楊國忠提拔的他。

賀仁自認為是朝廷的忠臣,可以像張介然、崔玉詖一樣城破而死。

他沒想到河隴第一堅城涼州城,也是僅次於長安、洛陽、揚州的大唐重城如此輕易投降。

數丈高城,五丈寬、兩丈深的護城河,需要無數士卒填命,才有資格摸到一下城牆。

再加上城牆的強弩,和近三萬士卒,還有足夠兩年的糧食。

就這樣的城池,賀仁不信叛軍能攻下。

“如果路劍客是長史,一定會明事理。”

一名將領回應賀仁。

隴右河西有諸多將領的家人在長安,不是因為人質,而是在長安更能彰顯身份。

不僅僅是河隴,河東朔方劍南等等也是如此。

就看李隆基有沒有失去理智。

他不清楚將領是否被裹挾,還是其他原因。如果將這些將領的家屬全部殺死,會使叛軍更同仇敵愾。還會讓其他邊鎮的將領兔死狐悲。

“難道投降叛軍就是明事理?丟棄涼州大城,你們對得起朝廷的俸祿嗎?”

賀仁對這樣的話嗤之以鼻。

李瑄敢私自起兵入玉門關,就代表李瑄反叛無疑。

“最起碼我們不是楊國忠提拔的?楊國忠是什麼人,天下人都知道,隻有你不清楚……”

安太玄對賀仁反唇相譏。

這讓賀仁頓時麵紅耳赤。楊國忠是首席宰相,掌握權柄,依附楊國忠的文武大臣太多了。

賀仁堅信自己是“委屈求全”,而李瑄是大逆不道。

“把賀仁抓起來,交給李帥處置。”

一名郎將揮手,讓人把賀仁逮捕,以免他囉裡囉嗦。

其他的河西文官噤若寒蟬,皆不敢大聲言語。

在武威都督府,都督為節度使兼任,長史主事一郡,權職大於一般郡守。

“李帥請入城!”

“李帥請入城……”

落下帷幕後,四麵城牆的士卒皆舉長兵高喝,歡迎李瑄進入涼州城。

西城門的千斤閘門被緩緩吊起來,沉重的護城河吊橋落下。

李瑄在西城門,淡定地看著這一幕。

不枉他苦心經營河西軍,甚至當宰相的時候,也往河西傾斜資源。

功夫不負有心人。

拿下涼州城,再也沒有人能擋住他前往長安的腳步。

至於流經金城(今蘭州)的黃河,沒有人認為那是天險。

“末將李朱師拜見李帥……”

“末將李廣琛拜見李帥……”

李瑄還未入城,河西兵馬使李朱師、赤水軍大使李廣琛、赤水軍副大使郭英乂等將領,以及一眾河西屬吏奔來向李瑄拜見道。

“諸位免禮!涼州城棄暗投明,使兵不血刃,你們功不可沒。本王會重賞將士們!”

李瑄讓李朱師、李廣琛等將免禮。

“聞李帥鏟除楊國忠、平定安祿山而來,這是我們份內之事。今楊國忠蠱惑聖人,致使陰陽失衡。末將必全力擁護李帥。”

李朱師最先向李瑄表達忠誠。

人生能有幾回搏?

武將敢打敢拚,你可以說他們一腔血勇。

但安祿山那種人都能一呼百應,更何況是李瑄。

太多人指望李瑄功名富貴。

“上天生下李帥,是國家和百姓的福氣。末將相信天下隻有您能掃平叛亂,重振大唐輝煌,萬代不朽!”

李廣琛也向李瑄拜道。

人總是要先說服自己,然後就能說服一切,無懼一切。

“天災、人禍、兵災……國家多難,諸位有目共睹。我在宰相位置上,不能成就。現唯有用這種下策,去拯救蒼生。好在有一群英雄豪傑伴隨著,讓我信心倍增。我們誌同道合,一起在青史上留名。”

李瑄動情地向眾人說道。

“我等願為李帥效死命!”

眾將、僚屬一齊再道。

隨後,李廣琛向李瑄闡述他們如何輕易打開涼州城。

郭英乂至關重要,是他釋放被秘密囚禁的李朱師和李廣琛。

二人在軍隊中威望巨大,隻要他們出現,就能繞過威望不高的烏懷恩主導戰局。

郭英乂,字元武。河西常樂縣人。

他的父親是盛唐名將郭知運,曾擔任隴右節度使。

郭知運本就門蔭入仕,得到郎將的職位。

經過大非川之戰,逐步提拔到軍使,然後又被哥舒翰調遣至赤水軍副使。

果斷殺死烏懷願的安太玄李瑄也十分欣賞,以後會重用他。

李瑄入城的時候,涼州城百姓鬆一口氣,免去兵災之禍,萬人空巷前來迎接。

占據涼州城,李瑄可以得到大量的糧食物資,以及城中數以千計的工匠。

涼州城本就比曆史上更繁華,現在將成李瑄的大後方。

糧食會源源不斷地從龜茲運輸而來。

李瑄也可以在安西地區和糴,於涼州城儲存糧食。

河西地區的牧場也十分關鍵。

“將賀仁帶上來……”

節度使府衙中,文武皆在,李瑄下令將冥頑不靈的賀仁帶上來。

武威郡要穩固發展,還需要一名有手腕的文臣。

李瑄還沒想好誰來擔任,打算先處理一下賀仁,以儆效尤。

“李瑄,你辜負聖人,不覺得愧疚嗎?”

賀仁一到大堂上,當著眾文武官吏的麵,向李瑄罵道。

“放肆,天水王的名字豈是你能叫的!”

白孝德反嗬斥一聲。

李瑄伸手,讓麾下不必管賀仁,他義正言辭地說道:“我未辜負社稷和百姓,不覺愧疚!”

實際上,李瑄心中確實覺得愧疚李隆基。

但他彆無選擇。

他隻是愧疚李隆基一人,而李隆基愧對天下蒼生。

從始至終,李瑄懷著欺騙李隆基之心接近。

他所做的一切,都是為今日之鋪墊。

“哼!強詞奪理。你和安祿山這樣的人有什麼區彆。將來人人都會唾棄你,你難道不看王莽的故事?成功了又能怎麼樣?”

賀仁罵李瑄罵得更凶。

“你眼光短淺,我不與你爭論。”

李瑄本想審問一番賀仁,讓他屈服,見他這麼囂張,索性不再與他多說。

“老夫知道你在想太宗皇帝的事情,以為治理好國家,人們就能稱讚你,玄武門之變雖成功,但後果人儘皆知,就是讓你的祖先李承乾又走入玄武門。哈哈……小宗冒犯大宗,遺禍無窮……”

賀仁不依不饒,他懷著必死之心,竟然以李世民玄武門之變之事,說到李承乾。

李瑄隻是眼睛一動,並沒有太大生氣。

李世民即便創造貞觀盛世,人人稱頌他,也不可能改變玄武門之變以後的禍患。

他的兒子們,兒子的兒子們,世世代代,在遇到挫折的時候,想著進入“玄武門”搏一搏。

一旦李瑄毫無根據的小宗代替大宗,那以後李瑄的後代,隻要有一個覺得自己手握重兵,就會向大宗發難。

李瑄怎麼會沒想到呢?

“能言善辯的李瑄竟也有無從反駁的時候,老夫死也值了。”

見李瑄一直不說話,賀仁驕傲地抬起頭。

李瑄在朝堂上的時候,可謂神擋殺神,各種各樣的話語學術層出不窮。

現在賀仁以為李瑄理屈窮詞。

麾下的將領都很憤怒,要不是李瑄有言在先,早就提刀將賀仁大卸八塊。

“太宗皇帝說過水能載舟,亦能覆舟。我是宗室,我也認為大唐無道的時候,老百姓可以推翻它。但你沉浸在其中,自以為死能成就你的忠義。實際上世人會感覺到你的迂腐,不可救藥。”

“你們這種人,一直在一個圈中,來來回回,始終在原點……”

李瑄隻是淺淺一說。

他來到大唐,戰爭隻是其次,最重要的是變革。

哪怕將曆史推動一點點。

像賀仁一般沒有自知之明的人,他以後一定會遇到更多。

許多皇帝都知道王朝更迭,是曆史使然。做夢將自己的基業流傳百世,是自欺欺人。

李瑄沒有再浪費口舌。

他一揮手,讓士卒將賀仁帶下去。

殺死賀仁,在這個時候反而會成全他的名聲。

被拖出大堂的時候,賀仁反應過來,又一陣叫罵。

隻是越來越遠,眾人逐漸聽不清楚了。

此時,大唐中一片寂靜。

“我們創造曆史,不要聽這種不相乾的話。”

李瑄又笑著向眾人說到,沒有絲毫影響。

眾人這才恢複如初。

他們感覺李瑄深不可測,將來不知道要走哪一步。

李瑄向他們詮釋了什麼叫不怒自威,哪怕是李瑄最信任的人,也不知道李瑄的真實想法。

但李瑄又有魅力,讓將士為他效力。


最新小说: 何日雁北歸 穿書七零,閨蜜每天給我送物資! 穿成女尊惡毒妻主,七個夫郎都想獨占我 女穿男:下鄉娶妻後他贏麻了 一程霜雪,一路繁花 癱瘓十年,讓我妹妹和親?我直升陸地神 紙紮店老板娘她是玄門大佬 七零:手握空間分家後,我養崽暴富 大宋第一獵戶:女帝彆低頭! 假千金拒絕做妾,囤糧滿倉度荒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