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時,範陽徹底空虛。
如果這次再失敗,後果不堪設想。
而且範陽東北麵的平盧也有一些不對勁。
史思明也打算畢其功於一役,連敗這麼多次,他不信自己一次也勝不了。
他放棄許多已經攻占的郡縣,不顧各地義兵,再收攏一些散亡士兵,共計兩萬五千人。
鄴縣、廣平郡、巨鹿郡、趙郡、上穀郡、博陵縣、文安縣、魏郡、信都地區,這些都是史思明一手攻下的地方。
但此時也隻能恩威並施,讓大燕任命的官吏幫他們看守郡縣。
加上蔡希德和牛廷階的兵馬,一共四萬五千人。
這是史思明兵力最雄壯的時刻。
而唐軍現在要守衛許多堡壘、城池,能抽調也就三四萬人。
和曆史上不同,本來從洛陽至定州的援軍有兩萬人,且有一部分曳落河和同羅精騎,現在則沒有。
同羅精騎和曳落河已經全部被調至陝郡。
時至六月下旬,郭子儀已經肅清博陵郡大部分堡壘、縣城,在探知陰魂不散的史思明又卷土重來後,他和李光弼的大軍在恒陽縣駐紮。
燕軍士氣正銳,李光弼看出史思明想急切殲滅他們,遂建議郭子儀繼續耐著性子,采取疲兵之計。
郭子儀聽從李光弼的意見,下令深溝高壘,鹿角、強弩在外,呈防守陣型,不與燕軍直接交鋒。
史思明想用強弩破陣,強攻高壘,失利,不得不退。
他在何千年的獻策下,截斷郭子儀、李光弼的退路,絕其糧草,便可不攻自破。
但李光弼、郭子儀怎會沒料到這一點?
他們選擇的營地,進可攻,退可守。
可不單單是防禦。
他們白天在營壘中耀兵揚威,烤肉的香味飄十裡。
夜晚分彆派遣王思禮、仆固懷恩、陳回光、長孫全緒偷襲燕軍大營。
但又不完全偷襲,點到為止,一旦燕軍喊殺抵擋,便有序撤退。
叛軍身陷局中,忙於應付,無法休息,數日以後,人困馬乏。
“李光弼、郭子儀,你們這兩個鼠輩,匹夫,豎子……”
史思明愁得一抓都會掉一大把頭發。
他一直與胡人作戰,自以為和李瑄比肩,一向把自己視為大燕二號人物。
可連月的打擊,讓史思明欲罷不能。
崔乾佑的潼關大勝,已動搖到他的地位。
難道胡人統帥,真比不過漢人嗎?
但都到這個時候了,史思明隻能咬牙堅持。
他希望郭子儀和李光弼的糧草耗儘,給他可乘之機。
七月三日,郭子儀、李光弼見時機成熟,他們率領兵馬出營壘,向嘉山方向而去。
史思明大喜,以為唐軍糧草用完,立刻令大軍出營追擊,洗刷恥辱。
殊不知,李光弼和郭子儀依舊在誘導史思明,他們之所以到嘉山,隻想占據有利地形。
而且嘉山距離他們隻有十裡左右,大軍很快就到達,占據一個陡坡形的平原道路。
燕軍越來越近,直接衝上高坡,準備一舉衝破唐軍。
但李光弼、郭子儀麾下數千騎在仆固懷恩和王思禮的率領下,當場掉頭,向下俯衝。
攜金戈鐵馬,氣吞萬裡之勢,地動山搖。
“咚咚咚……”
隨後,擂鼓聲聲,郭子儀一聲令下,全軍開始向下衝鋒。
燕軍陣型不整,見唐軍氣勢突變,慌亂之下,陣型更亂。
千軍萬馬如洶湧澎湃的潮水般相互撞擊。人喊馬嘶震天動地,仿佛要將蒼穹撕裂。
唐軍騎士揮舞著橫刀,寒光在人群中交錯閃爍,每一次衝擊都有上百人倒在半坡,血流成河。
馬蹄揚起漫天塵土,心驚肉跳的燕軍在這片混亂中敵我不辨,自相殘殺。
“擋住,一定要擋住!”
史思明騎在馬上大吼大叫,向沒有上坡的燕軍士卒指揮。
燕軍畢竟人多勢眾,他不信唐軍能把他們全部衝垮。
隻要擋住這一波攻勢,就會有反敗為勝的機會。
可事與願違,唐軍在大將的率領下,英勇無畏,燕軍士氣崩潰,前軍逃跑,又擠散後軍。
率領前軍的大將牛廷階,來不及撤退,當場死於亂軍之中。
唐軍騎兵已經衝到側翼,將燕軍騎兵衝得七零八落。
燕軍大將何千年被唐將王思禮一回合手刃。
“不準退!不過一死而已!”
史思明動了肝火,他親自披掛上陣,帶著數百親衛衝殺,試圖挽回頹勢。
畢竟年紀不小了,不再是年輕的時候,史思明雖然殺死幾名唐軍,但燕軍沒有一點反敗為勝的可能,甚至還有燕軍騎兵四散逃跑。
一個時辰後,史思明的親衛也被唐軍騎兵殺死一半。
“大帥快跑!”
見仆固懷恩率領一隊騎兵殺來,左衝右突,猶如戰神一般,彪悍凶猛。
親衛長趕緊勸說史思明撤離。
史思明麵色一白,他收回剛才的豪言壯語,立刻掉馬逃跑。
這一刻,燕軍大纛倒下,這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。
幾乎沒有再抵抗的燕軍,不是在逃跑,就是趴在地上投降。
史思明的親衛為掩護史思明逃跑,被仆固懷恩一矛一個,全部戰死。
“啊……”
史思明被一名唐軍小卒追殺,殺死這名唐軍小卒後,又聽馬嘶,如驚弓之鳥從戰馬上掉落,兜鍪滾落在地下。
他見又有唐軍追來,肝膽俱裂,不顧再騎馬,向軍營方向跑。
披頭散發,鞋子都跑掉了,赤著腳拖著一根斷槍,踉踉蹌蹌地跑回軍營,然後帶著殘兵敗將跑回定州城。
蔡希德再次發揮他逃跑的長處,發現事情不對勁後,立刻腳底抹油騎馬逃離,他比史思明幸運。
又過一個多時辰,唐軍徹底結束戰鬥。
此戰郭子儀、李光弼斬殺、俘虜叛軍三萬,繳獲戰馬五千。
嘉山大捷,為史思明第四次大敗。
和之前三次不同,這次一敗塗地。
會直接影響到洛陽的安祿山。
李光弼乘勝追擊,進圍定州城。
史思明由於沒有曳落河和同羅精騎的支援,比曆史上敗得更慘,沒有機會再守衛定州城。
在李光弼還未趕到的時候,史思明在定州城劫掠一番後,率領親信,以及數百騎逃回幽州。
博陵郡光複!
四戰四捷,以秋風掃落葉的氣勢,席卷河北。
再加上李光弼和郭子儀擁護天策上將,使河北郡縣看到希望,他們殺死偽官,宣布歸附大唐。
義軍也先後切斷所有道路。
一時之間,河北十七郡全部歸屬於大唐,而在幽雲地區,隻剩下範陽、盧龍、密雲、漁陽、汲、鄴這六個郡還支持安祿山。
這些郡要麼是靠近幽州的地方。
怎麼是汲郡、鄴郡這種緊鄰洛陽的郡縣。
造成的影響,不單單是大燕損兵折將。
因為李光弼、郭子儀奉行李瑄的軍令,完全切斷所有到達範陽的道路。
哪怕是鄉野小道,也必須設下路障。
燕軍想要往來範陽與洛陽之間聯絡消息,必須輕裝簡從,偷偷摸摸過境。
即便如此,在唐軍大力監察下,燕軍探子基本都被大唐擒獲。
須知,燕雲是從範陽起兵,無數將士的家人都在範陽。
現在謀反大唐無疑,是要被夷滅三族。
軍心已經動搖,即便安祿山全力封鎖消息,也不免會傳到陝郡將士的耳中。
與此同時,郭子儀和李光弼向李瑄上書,準備北上進攻範陽、漁陽等郡,徹底將叛軍老巢端掉,光複山河。
……
洛陽,明堂。
“史思明誤我!史思明辜負我啊!”
安祿山恐懼不已,在堂中大發牢騷。
和兩個月前的信誓旦旦不同。
他相信崔乾佑會再次複製潼關之戰。
奈何退守陝郡以後,唐軍將兵馬駐紮在靈寶平原上,至今未發生大規模的衝突。
燕軍主力無法主動出擊,隻能乾看著。
起初安祿山也樂見其成。
但郭子儀、李光弼拒絕招安,再次入常山後,事情變得不對勁。
沒等到李瑄“後院起火”,反倒是大燕被掏屁股。
信令無法傳遞範陽,人心惶惶。
“都怪你們這些狗碎,我是唐臣,能榮華富貴,為什麼讓我造反?”
安祿山放下筷子罵娘,對堂下嚴莊、高尚破口大罵。
見安祿山在氣頭上,嚴莊、高尚把頭低下,不敢吭聲。
幸虧安祿山沒犯病,否則二人少不了被一頓毒打。
他們心中也埋怨安祿山,如果你沒有野心,哪會被欲火勾動?現在卻怪起他們。
若不造反,憑借李亨的刻薄寡恩,登基大寶後一定會殺了安祿山。
“如果李瑄小兒打到洛陽,朕一定先殺了你們!”
安祿山沒完沒了,不合時宜地說出這句話。
“碰!”
說完還不解氣,拿起桌上的梨子向嚴莊砸去。
嚴莊不敢躲避,任由梨子砸在腹部,他不僅肚子疼,心更疼。
“陝郡不打了,南陽也不打了,朕要把二十多萬兵馬合在一起,回幽州固守。”
安祿山悶聲說道。
“陛下不可!貿然撤兵,當有大禍!”
見高尚縮著脖子不吱聲,嚴莊硬著頭皮勸諫道。
他心中有韜略,並沒有覺得自己戰略失誤。
他有料到李光弼、郭子儀不會臣服大燕,畢竟曾經李光弼、郭子儀是李瑄的部將,特彆是李光弼,與李瑄關係不一般。
隻是沒料到李光弼和郭子儀這麼能打。
能攻能守,能奇能正,摧枯拉朽。
連帶新招募的士卒,兩次援軍,全部被打得支離破碎。
在範陽起兵以前,李郭二將雖稍有名氣,但嚴莊隻以為是統領萬人的普通將領。
史思明的能力,嚴莊是信得過的,卻接連四次大敗。
“你想讓朕在洛陽等死嗎?”
安祿山向嚴莊嗬斥一聲,質問道。
他本就眼病,顯得他雙目通紅,像是要一言不合治罪嚴莊一樣。
“陛下息怒!”
“我軍雖然還有二十多萬,但其中七八萬都是從洛陽一帶招募的兵馬,還有豪強的私兵。他們一定不會跟著撤退回幽州,屆時陣營必大亂。一旦唐軍趁機攻來,與郭子儀、李光弼前後夾擊,我們斷無生路。”
“哪怕我們僥幸衝破封鎖,回到範陽。十幾萬大軍,該如何養活?如何撫鎮六胡州,又如何向靺鞨、室韋、同羅等部交代?”
嚴莊向安祿山曉以利害。
以前範陽養那麼多兵,是有朝廷絹糧資助,又有河北的糧草加持。
若失去這些供給,兵馬嘩變是遲早的事情。
“言之有理!”
安祿山覺得嚴莊的話很有道理,他又說:“將士們失去範陽的家人,恐也會暴動!”
“陛下向將士們聲稱範陽還有精兵,又有靺鞨、同羅、契丹、奚、鐵勒九姓部傾國來源,讓將士們不要擔心,範陽無虞。”
“我們要儘快尋找破局之道!”
嚴莊向安祿山建言道。
“破局之道在哪裡?”
安祿山迫不及待問。
“令武令珣、田承嗣放棄進攻南陽城,將兵馬縮回洛陽,憑借洛陽八關地勢防守,全力支持崔乾佑打贏潼關的唐軍。”
嚴莊咬牙向安祿山說道。
洛陽四處漏風,他明知不好守。
但河北的失利,西麵李瑄的大軍越來越多,如泰山壓頂,已經不允許燕軍再進行擴張。
南陽城像銅牆鐵壁一樣,一時半會難以攻破。
想進攻雎陽,延伸江淮,也是癡心妄想。
嚴莊毫無頭緒。
隻能彙聚所有兵馬,一戰定乾坤。
如果在陝郡大破唐軍,他們就有反敗為勝的可能。
另外,嚴莊還對吐蕃、回紇抱有希望,認為他們的攻勢已經開始!
 本章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