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二十二章 大唐玄龍旗,稅製改革_大唐天將軍_线上阅读小说网 
线上阅读小说网 > 綜合其他 > 大唐天將軍 > 第四百二十二章 大唐玄龍旗,稅製改革

第四百二十二章 大唐玄龍旗,稅製改革(2 / 2)

許多製度上的東西,文武百官不怎麼認可。

但李瑄以德服人,總是叫不服的大臣,到政事堂與他“辯經”。

李瑄精通辯論,他當皇帝以後,不再強辯,以免陷入自證陷阱,而是抓住大臣們的漏洞,往外撕扯。他最擅長“引經據典”,特彆是儒家經典,正常人不可能完成,卻是李瑄致勝的法寶。

“展開吧!”

隨著李瑄的一聲令下,秘書監學士將手中捧著的東西緩緩展開。

這竟然是一麵旗幟。

非是三角形戰旗和一般的戰旗,而是更大的長方形旗幟。

此旗麵底色為玄色,寓意深沉厚重與威嚴神秘,象征著國家根基之穩固,可承載萬物興衰。

旗心處繡有一條金色的神龍,神龍身形矯健,蜿蜒盤旋,吞雲吐霧,龍鱗栩栩如生,在玄色背景下閃耀著華貴光芒。其雙目圓睜,似洞察世間萬象,龍須飄動,仿佛攜帶著天地靈氣。

神龍象征著君權天授,是國家至高無上權力與威嚴的體現,亦代表著國家在風雲變幻的局勢中能夠興雲布雨、掌控乾坤,庇佑子民風調雨順、國泰民安。

旗的邊緣鑲有一圈朱紅色的錦緞,寬約三寸。朱紅之色鮮豔奪目,與玄色相互映襯,既彰顯出國家的莊重肅穆,又不失活力與熱情。這朱紅色錦緞上繡有連綿的金色如意雲紋,雲紋飄逸流暢,寓意吉祥如意,象征著國家在發展進程中福澤綿延、順遂無虞。

“此為哪軍戰旗,不同凡響!”

“至尊何故將戰旗帶到朝堂?”

“漂亮、華麗、瀟灑……”

“我覺得此不像是戰旗!”

文武大臣若有所思。李瑄在朝堂上展露新戰旗太突兀。

大唐有龍形戰旗,隻是不太精致而已。

“此非戰旗,而是國旗,名大唐玄龍旗,代表國家的旗幟。是天下萬眾一心的象征,是大唐繁華昌盛的見證,今後任何郡、縣、附屬胡部領地、大唐附屬國家,必須懸掛國旗……”

李瑄向文武百官解釋道。

自古以來是沒有國旗的,隻有各種戰旗,可以辨彆身份,而國旗是後世國家主權意識的產物。

他認為就算是大唐無敵天下,也需要國旗。

小小一麵旗幟,能凝聚國家,使國家更團結。

大唐戰旗五花八門,沒有代表性。如果一麵深入人心的旗幟,徹底插滿天下。

大唐的商人、旅客,跋涉千裡,到達異域胡天,還能看到城頭所插的國旗,必能鼓舞人心。

設立國旗的時候,李瑄本來想設立成有寓意的方方條條、星星三角,但突然又覺得國旗新始,那樣百姓根本看不懂,也不適合此時代。

華夏的圖騰是龍。

既如此,以龍為國旗,配合朱紅色的邊緣,形成華夏第一麵國旗,讓百姓一目了然。

龍也代表祥瑞,寓意比那些花裡胡哨的強太多了。

“啟奏陛下,大唐諸軍有戰旗,現有旗幟,是否多此一舉。”

刑部侍郎王璵向李瑄稟告道。

這是許多大臣的想法。

中原王朝對“普天之下,莫非王土;率土之濱,莫非王臣”的意識極深。

不是沒人想過國旗,而是以天朝上國自居,不需要國旗。

大唐的兵馬隻要出現,就代表泱泱大國的身份。

“朕不讚同此言。對天下萬民來說,國旗可以小窺大,培養他們對國家的概念。另似朕詩中漢家旌旗滿陰山一樣,有國旗升起的地方,既為大唐的疆土。”

在他眼裡,國旗不是用來分辨國家,而是凝聚人心。

他要天下插遍大唐玄龍旗,讓胡人入所過城池的時候,敬畏地看著城頭上的獵獵旗幟。

文武大臣沉靜片刻,沒有勸說李瑄收回成命。

在文武百官心中,勞民傷財的事情才是大事,治理國家才是大事。

這種意識形態的東西,他們眼中並不重要。

每一個縣一麵旗幟,整個國家也花費不了多少錢。

“來人,將此麵國旗,升至明德門城樓上。”

李瑄見此,吩咐一聲。

下個月,大唐玄龍旗的建立,在大唐月報上肯定是頭版頭條。

“遵旨!”

秘書監學士收回大唐玄龍旗,退出太極殿。

“諸卿可還記得朕在天寶年間所提出的考成法和一條鞭法?”

李瑄終於開始議論這兩條法令。

文武百官也憋了好久。

時至今日,許多大臣已經接受這條法令。

李瑄的上位,沒有人能逆轉李瑄的意誌。

“考成法,整頓官場風氣,防止官吏屍位素餐;現在租庸調製已經越來越疲力,更好的製度勢在必行。一條鞭法將天賦、徭役,以及其他雜稅總為一條,杜絕官吏徇私舞弊……”

李峴拱手出列,向李瑄說道。

賦稅製度必須改革,且刻不容緩。否則國家不會再回到開元時期。

思來想去,陛下提出的一條鞭法,在理論上是具有可行性的。

“考成法必須實施!但一條鞭法有待商榷。”

李瑄點了點頭。

一條鞭法雖簡化稅收,但最終未能解決亂收費和濫收費的問題。

李瑄當初頒布一條鞭法,根本沒有想著實施,隻是刺激保守派和地方官吏,為自己的罷相做準備。

“啟奏陛下,如果地方官吏清廉守事,一條鞭法定會非常順暢。”

韋見素起身,向李瑄啟奏道。

“以德治人,是非常困難的。事實證明,貪官汙吏就如夏季的蚊蠅一樣,除之不儘。一名意氣風發的年輕官吏,幾年後很可能變得利欲熏心。”

“是以,我們要用製度以最大限度去製約地方官吏的權力。朕有一條改革賦稅的策略,諸卿可以商討一番。”

李瑄向大臣們說話後,又向下方的楊炎吩咐一聲:“楊常侍,宣讀策令吧!”

“遵旨!”

楊炎領命,將準備已久的策令拿出,向文武百官宣讀。

此策令為攤丁入畝。

攤丁入畝將徹底取消一千多年來的“丁稅”,沒有人頭稅的約束,隻按人口多少收稅,可以說是對普通百姓的控製放鬆。

攤丁入畝是指把一塊土地平均分成若乾分,每份都稱為“畝”,然後把每塊土地的“攤丁”,分配給各個農戶,讓他們在自己的“畝”上自主耕種,收成由自己獨立負責。

結合大唐的稅收製度,乍一看,攤丁入畝後百姓並沒有收少繳納稅。

好似跟沒有一樣。

但當今天下百姓為何貧窮?

除了土地兼並,均田製崩壞,無法均到田地以外,還有稅種越來越多。

正如李瑄所說,利欲熏心者除之不儘。

當稅種變多的時候,貪官汙吏上下其手的空間就會越來越多。

他們會用各種各樣的方式來加重賦稅。

把所有的稅攤在田稅裡,大幅度減少了官吏的操縱空間。

畢竟上有政策,下有對策,想要完全杜絕是不可能的。

攤丁入畝能把那些本來無法進入國庫的錢財,進入國庫。百姓也不必承受苛捐雜稅。

等秘書監的楊炎將攤丁入畝向文武百官解釋完畢後,眾大臣的議論聲更大。

有大臣覺得攤丁入畝的可行性很足。

也有大臣顧慮重重。

取消人口稅,自古以來從未有過。

“攤丁入畝,永不加賦。諸卿也可以有自己的意見。”

等文武大臣議論一番後,李瑄向他們征求意見。

“啟奏陛下,攤丁入畝,是為天下之計,為百廢待興的國家,重立稅法。但臣有疑慮,丁徭絹錢並入田稅以後收歸朝廷,地方上所留絹錢極少。恐影響地方運轉。而且貪得無厭的官吏如果收不上絹錢,會以各種名義征收其他勞役稅的借口,自古郡縣太多官吏如此。”

尚書左仆射裴遵慶向李瑄一拜。首先,他肯定攤丁入畝,彰顯李瑄的愛民如子。

但是他擔心地方上出現過猶不及的事情。

“朝廷適當補助地方。如果郡守無能,在攤丁入畝的基礎上繼續征苛捐雜稅,立刻罷免調查!”

李瑄回答裴遵慶的問題。

隻要錦衣衛不被腐蝕,一個郡守在地方征收徭役、苛捐雜稅,必然會被發現。

“啟奏陛下,當今戶籍之中,多有租種豪強大族、宗室土地的佃戶。攤丁入畝讓豪強大族損失財產,他們一定會提高佃租,把自己所虧損的絹錢轉嫁在佃戶身上,可能使佃戶越來越貧困,直至消失在戶籍之中。”

吏部侍郎張鎬出列向李瑄表達自己的憂慮。

他在地方務農過,太了解豪強大族的德行。

現如今富者田連阡陌,他們的地,要麼是隱藏戶口的農奴耕種,要麼是租給有戶籍的佃農。

都說商人逐利,這些地主比商人還心黑。

自己損失的,一定會從佃農身上剝削。

原本三成糧食的佃租,直接加到五成。

這要種多少地,才能夠一家人吃飽飯?

“張侍郎有心,朕會有辦法解決!”

除賤為良可不是說說的。

他要為佃戶奪土地,解放農奴。哪給地主加佃租的份?

正是因為除賤為良運動即將展開,李瑄才頒布攤丁入畝。

“啟奏陛下,臣且認為,不論是裴仆射,亦或者張侍郎之言,都不能作為困難。一條鞭法也會出現此類問題,甚至缺陷更大。而現在租庸調、義倉稅、戶稅,還有一係列苛捐雜稅,更是使百姓難以承重。當今天下,當讓百姓休養生息,攤丁入畝在臣心中是為良策。”

李峴讚同李瑄的攤丁入畝。

他佩服李瑄能推出如此策令,這應該就是李瑄常說的從製度上變革。

可先行實驗,真要有弊端,再進行修改,爭取為可用數百年的大計。


最新小说: 為愛讓我放棄編製?我走你哭啥 血戰淞滬從抽到警察局到擁兵百萬 糾結的母女魔方 能力與魔法 好笑嗎?我隻看見一個無助的嬤嬤 漢東:將我常務副放在哪了? 我的徒弟全無敵 驚!玄學大佬成為假千金後殺瘋了 苟在高中校園修仙求長生 流產夜陪寡嫂?我嫁你小叔悔什麼